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建筑构造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科制的教学模式是重知识,理论与实践脱钩,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等。根据学生的特点,应树立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2.
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 ,在教材内容、教学基地建设、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23.
本文针对建筑构造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对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的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分析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对本课程的学习打破常规、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论文主要针对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建筑构造实践能力培养,以建筑设计教学引导建筑构造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期推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5.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阐述课程或课题单元的设计、构建、改革的理念与教学实施。论文对建筑行业英语课程的《建筑构造》单元的说课进行了探讨,从教学内容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建筑行业英语《建筑构造》课题单元的说课设计,旨在增强教师对本单元教材的理解和对行业英语课堂教学环节的把握,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并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6.
建筑构造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系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积累的相关资料,文章分析了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运用技术性知识中易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阐述了加强技术类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些方法和途径,提出以建筑设计引导建筑构造教学、用建筑构造完善建筑设计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7.
《中国民办教育》2005,(1):44-47
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直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在不断地追寻、探索。这个地处非洲东北部。仅有小部分领土位于亚洲西南角西奈半岛的国家。虽然沙漠占到国土面积的95%。但却处处都被神秘色彩所笼罩。而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金字塔则是其神秘、古文明的代表,也是埃及国家的象征。  相似文献   
28.
李卉 《考试周刊》2011,(74):215+186-215,186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针对高职学校的学习特点,作者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谈了《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9.
墙新 《考试周刊》2011,(66):202-203
建筑构造分析》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应用性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能根据工程环境选择合理的构造设计方案,能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熟练地识读建筑施工图.因此.落实好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在本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顾玉萍 《科教文汇》2013,(29):35-36
建筑构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性基础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入门篇,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贯穿专业学习整个过程的重要核心课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群体,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构造的基本概念,熟读建筑施工图纸,并具有一定的手工绘图能力,会查阅有关建筑规范、图集等资料。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有好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