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许博文 《科教导刊》2019,(10):108-109
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实行思政教育是必要及可行的,而"建筑构造"这门课程是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筑物的构成及各部分的组成原理,能够对建筑设计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本文在基于翻转课堂的基础上对"建筑构造"课程渗透思政教育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72.
应用型民办高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结合建筑构造课程毕业能力要求,将建筑构造课程核心能力分解成若干知识单元模块,并将模块形成微课模式进行碎片式教学,开展实践观摩课集体式教学,实现理论教学改革;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单元模块有效链接理论整体,引入实际项目一站式贯穿全部知识点模块,形成设计作品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改革并实践,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3.
阮波 《今日科苑》2007,(16):233-233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本文从建筑的设计、艺术、美学、构造等方面讲述了建筑学。  相似文献   
74.
翁萌 《陕西教育》2021,(2):73-74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艺术类院校建筑构造及造型设计课程如何开展教学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西安美术学院环艺系建筑艺术方向课程为例,通过对该课程在线授课特点的分析,以及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探讨,希望找到更适合艺术类院校建筑构造及造型设计课程的授课模式。  相似文献   
75.
建筑构造课程是高职土木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将建筑构造课程模块化设置,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核心能力。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体系需要充足的硬件设备资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灵活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6.
针对当前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内容知识点繁多、学生基础积累不足、校内实践基地缺乏等问题,文章从新工科建设出发,结合多年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多维翻转”教学方法,即师生通过信息化教学理念和虚拟现实技术,对时间、空间、平台、角色进行灵活翻转,以期为新工科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深度结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7.
振头关帝庙道观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建筑群,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左右对称,纵深二进的院落形式,现存有结义殿、帝君阁、山门、木牌坊四座标志性建筑。从道观布局、建筑结构、建筑装饰等方面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与道教思想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78.
建筑气候设计的构造技术包括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被动式太阳房相关特殊构造(如特隆布墙、水蓄热屋顶等),以及覆土种植屋顶、覆土空间维护结构、垂直绿化墙面等构造设计。这部分设计多结合施工图进行。本文主要对建筑构造节能设计与太阳能利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9.
建筑构造》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培养课程,此课程对装饰材料的选用,以及其合理的构造设计和绘制方案施工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以后的设计能力打下基础。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0.
在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引领下,高校应按照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技能传授”的统一。本文分析了建筑构造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并从教育理念、思政元素、课堂模式、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策略,旨在借助课程思政提升建筑构造课程育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