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肇建于严氏家塾的南开中学是南开教育发轫的基础。其创立者严修是清末民初在教育领域最有影响的维新派人物之一。他秉承一切从实处去做的理念,创办了南开学校,并与张伯苓一起,逐步使南开中学变成了全国最好的中学之一。在此基础上,张伯苓又提出建立由小学到大学的南开教育体系,以保证南开精神能够贯彻如一。张伯苓在三育并举训练方针的基础上,提炼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并以“公能”训练完成其塑造南开精神,育才救国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32.
<正>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社会就流传"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说法,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南开中学和春晖中学就是真正的中国名校。什么是理想的学校?怎样才算真正的名校?也许见智见仁,莫衷一是。但我以为南开中学便是标准和标本。因为南开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大量的一流人才;因为南开形成了宝贵的学校文化,并产生了广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因为南开能经受时间的洗礼,一百年过去了,依然为人们所称道所向往;更因为今天的中国没有这样的理想学校。  相似文献   
33.
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最近写道:2008年8月,北京与全中国人民将邀请世界各国人民欢聚一堂,共贺奥运盛事。这一首次在北京举办的盛会,将圆一个中国人——张伯苓先生在百年前即追求的梦想,那就是看到他们祖国成为奥林匹克事业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4.
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举行,至1948年共举办14届,其中1916年、1940年和1944年因为世界大战未能举办。这个时期,近代中国逐渐认识、接纳并参与了奥林匹克运动。就这52  相似文献   
35.
在学生社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关于学生社团发展的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对今天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对于和谐校园建设。蕴含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张伯苓创建了南开学校的教育体系,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许多民办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士而出。然而大多数的民办高校却是虎头蛇尾。研究张伯苓创办南开的经验,能给我国目前的民办高校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37.
魏智渊 《师道》2006,(1):57-58
1934年,在河北省一次会考中,著名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成绩均不理想,时任校长的张伯苓却表现得很轻松:“只知道压迫学生读死书、夺高分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学校是造就‘活孩子’的,不是造就‘死孩子’的。”应邀前往南开演讲的陶行知先生,当场写一首《贺客与吊客》相赠:“什么学校最出色/当推南开为巨擘/会考几乎不及格/三千里路来贺客/请问贺客贺什么/贺你几乎不及格/倘若会考得第一/贺客就要变吊客。”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和神往的一幕啊!这两位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该是相视而笑吧,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如此…  相似文献   
38.
张伯苓学校管理理念研究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伯苓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是南开教育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南开之父”,对其学校管理理念的研究能给我们当今的学校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9.
兰军 《培训与研究》2001,18(5):91-93
周恩来作为一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人,他所接受的南开教育势必有特殊之处.本文通过对张伯苓教育思想及实践中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对周恩来的影响的研究,认识到当代校长唯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造就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0.
去年的金秋时节.纽约气候宜人.风光无限。我来到已经走过250年漫长岁月的哥伦比亚大学.不禁心情激动.感慨万千。两个半世纪以来.哥大作为一所世界一流的著名大学.不仅为美国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有众多的海外各国留学生在此读书深造。近百年来活跃在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学术界的那些举足轻重的文化名人.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不在少数。随口数来.即有胡适、冯友兰、张伯苓、蒋梦麟、蒋廷黻、陶行知、陈鹤琴、顾维钧、宋子文、徐志摩等.不下几十位:如果再加上自然科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如今,到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更多。漫步在哥大古典而又现代的校园.不时会迎来华族学子自豪而又惬意的笑脸。可以讲.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学的一部分.中国社会文化与哥伦比亚大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鉴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