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南开学校《毕业同学录》中,收录了一则对当年周恩来毕业时的评语:“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君家贫,处境最艰,学费时不济,而独于万苦千难中多才多艺”;“善演说,能文章,工行书”,“长于数学”,“毕业成绩仍属最优”。这则评语的作者为谁?查了一些资料,有人说是当时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先生的原创。其实是谁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则近一个世纪的老评语,  相似文献   
52.
我1929年到1940年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习。那些年的南开生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我一生。那时,我家七个兄弟姐妹,有两个上了南开小学,四个上了南开中学,后来有两个又上了南开大学。这种一家里有很多人在南开上过学的,在当时被称为南开世家。我哥哥大我12岁,他跟张伯苓校长的二儿子是同班同学,他们关系非常好。  相似文献   
53.
《生活教育》2011,(15):4-5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54.
民国大学教育作为科举制度的替代,身处社会剧变之中,其校园文化别具特色。而私立南开大学作为地方性高校,更有着不一样的特征表现。但鲜有学者对私立南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整体性的考察和分析。"服务社会能力"导向是私立南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显著特征。围绕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其校园文化建设从四个维度展开,包括:以根植日常生活,规范人际交往为基础的生活德育;以提高"作事效率",发扬团结合作为中心的体育活动;以造就现代能力,健全人格为目的群育;以服务社会,适应社会发展为宗旨的实践、认知教育。私立南开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展现了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也为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55.
私立南开大学在张伯苓的领导下,培育出巍巍南开精神,奉行"土货化"的教育方针,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教授治校,利用厚生,加强实用学科建设,为育才救国,实施通识教育,延聘良师,提高教师质量,注重体育教学,形成教育特色。张伯苓在南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南开的特色化发展,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模式,对我国现代民办大学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6.
自由教育既指源自古希腊的古典自由教育,也包括源自卢梭的现代自由教育,前者与实用教育相区别,而后者则与强制教育相对立。自由教育是张伯苓教育思想的实质,其中,"非强制性教育"、"实业兴国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是张伯苓自由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共同为南开大学九十载的成长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57.
1907年10月24日,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的第五届校际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中国著名教育家、南开敬业学堂校长张伯苓先生发表演讲,表达了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望,成为将奥运引入中国的第一人。1908年8月,他赴美参加世界第四次渔业大会时,正值英国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大会盛况,成为到现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8.
他以毕生的奋斗和追求.传播了奥林匹克精神。创立了中国近代体育团体组织。推动了近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竞技体育先驱。  相似文献   
59.
关于近代教育家张伯苓的书籍出了很多,电视剧更在去年热播,但记叙他逝世前后的文字却极少,即使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前不久,我查阅了天津市档案馆档案,发现了记叙1950年张伯苓重回南开、周总理吊唁张伯苓张伯苓追悼会的三件珍贵档案,算是正说张伯苓的最后时刻吧!  相似文献   
60.
周骥良 《教师博览》2004,(11):33-33
作为一生中闪光的见闻.曾经听到有关张伯苓二三事,并和我家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