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1.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发后,我省各地纷纷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白银市档案局长李清兆就文件的深入学习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要切实抓好基层档案部门对文件精神的学习;二是市局要以此《意见》为契机,起草关于加强全市档案工作的文件,力争以白银两办的名义下发,就如何做好2014年全市档案工作提出了五点意见:一要强化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工作;二要加强档案执法检查工作,依法确保档案的安全;三要强化档案资源、利用服务和安全体系;四要加强对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档案的业务指导;五要做好民生档案  相似文献   
12.
张君劢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他不断地批评国民党,也反对共产党。过去对张君劢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思想、政治领域,事实上他在新闻事业上也很有见地。是个学型的新闻工作。本力图在新闻真实性、言论自由和言论监督、新闻工作应有的战斗精神、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探索、新闻前瞻性意识等方面对张君劢的新闻思想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裂变中的抉择:--对1946-1949年中国自由主义者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至1949年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主要有三种类型民间议政型、组党参政型、政府谋谏型,分别以储安平、张君劢、胡适为代表.在这三年中,储安平以<观察>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公共论坛议论时政,并且自己经历着由中共的批评者到接受共产党的思想转变;张君劢活跃于制宪事业中,参加蒋介石的制宪国大和政府改组,但发现国民党的宪政貌似神非;胡适则在政治上走向保守,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为政府说话.战争的结局,最终决定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学问家和政治家。就学术方面而言,他创办过政治大学、学海书院和民族文化书院,当过北大和燕大教授,是1923年“人生观论战”的挑起者和1958年现代新儒家《文化宣言》的发起人.被公认是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从政治方面来看,他先后组建或参与组建过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和中国民主社会党,是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和旧政协代表,起草过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但长期以来,由于张君劢曾支持国民党内战,被共产党宣布为最后一名战犯,人们对他学术一面,特别是1923的“人生观论战”研究较多,而对他的政治一面则很少涉及。实际上在当时他的政治活动比他的学术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在众所周知的新月时代,梁实秋其实与张君劢等后来被称之为现代新儒学文化派的一些文化人士关系密切,并参与了这些人创办的《新路》与《再生》两份国家主义立场刊物的创刊及编辑,从中可以发现梁实秋不为我们熟知的另一种文化姿态,梁实秋本人否认自己与胡适的亲密关系、否认自己是新月派的原因也由此得到有效阐释。  相似文献   
16.
生命哲学是由章土钊首先介绍到国内的,欧战结束后梁启超、张君劢借欧游之机登门求教于生命哲学大师。由于生命哲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有许多相契之处,所以被五四以后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所吸取,从而促成了传统和近代儒学向现代新儒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张君劢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君劢是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通过的宪草修改12条原则的主要提出者和《中华民国宪法》的起草人。与“五五宪草”比较,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质和色彩。这种民主性质和色彩是中共、民盟以及全国人民和国民党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君劢以其独特的哲学基础提出了自己的宪政观,并终其一生坚守宪政的核心价值,致力于民主宪政的追求,活跃在现实的政治舞台上。然而,传统和现代的断裂,东方和西方的冲突,寻求富强和宪政价值的背离,民主政治和民族危机的天然紧张关系等等,注定中国的民主宪政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张君劢艰难抉择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沿着学术和政治双向路径,接续古今,融通中外,折中调和,呈现出移植-修正-回归的思想演变轨迹,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成功抑或失败,都为近代百年宪政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张君劢与民初联邦论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君劢是资产阶级温和派代表人物,在民初联邦论与反联邦论之争中非常活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联邦问题上,其思想和行动在20年代前后发生巨大变化,由一个反联邦论变化为联邦论,其言行变化典型地反映了原立宪党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1946年7月3日,蒋介石政权违反政协决议,单方面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对此,成立于1946年8月中旬的中国民主社会党开始时和民盟站在一起公开表示反对,但到伪国大召开前夕,民社党又一改初衷,宣布有条件地参加。民社党之所以最终决定有条件地参加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伪国大是由民社党的政治主张、民社党人对国民党政权仍存有幻想及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张君劢个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