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7297篇
科学研究   260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219篇
综合类   257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216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691篇
  2022年   909篇
  2021年   779篇
  2020年   691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1012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山东省荣成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60年8月,学校占地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是省级规范化高中。学校现有教职工1 60多人,每年招生10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培养健全人格的办学宗旨,以校园安全第一、和谐正气为先、教育质量一流为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标,做到学校办有特色,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对每一名学生全面负责,帮助每一名学生成功。学校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索科学育人模式,培养德智双全、文理兼通、学  相似文献   
192.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就是说,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德育教育。本文重点针对以德育人,树阳光少年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3.
小学是所有人一生回忆的美好阶段,这也是每一个人一生的启蒙阶段,所以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立德为先的德育教育,能够影响到学生一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只有全面的了解小学的德育教学的现状,然后从中发现德育教育的问题,才能够找到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坚持立德为先的中队活动,对现有的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4.
孔子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是在强调治民以德礼而不以刑辟,其历史背景应是针对春秋晚期出现的德礼与刑辟之间的争论与抉择而表明自己的立场,其历史渊源则可追溯到叔向那里。叔向和孔子的抉择有着深层的历史背景。《尊德义》"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与"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还不能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95.
《考试周刊》2019,(85):7-8
在小学阶段,立德树人就是要把课堂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性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6.
立德树人,应当是整个社会都需要严肃对待、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教育者更应当思考,思考怎样在学科课程教学中立德树人。历史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史料,比较理想的当是运用史料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97.
198.
新时期的立德树人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农村小学德育教师,要创新思想方法,丰富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立德树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9.
200.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幸福是德育的基石,也是德育的终极目标。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过程中存在着模式僵化,缺乏人文关怀;内容跟不上时代更新的需求,缺少幸福内涵;途径单一,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机制不健全,缺少立德树人实施的保障等问题。本文在幸福观的视角下从德育的模式、内涵、途径、运行机制四个层面以及立德树人的具体成功案例来重新思考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并以此为契机提升高职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