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9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明清时期徽商重视子弟的培育,向他们传授经商处世的各种知识,并将职业教育贯串始终,直到分家析产时。在分家书中,除了对财产分割作出明晰安排外,还从经验和教训两个角度传授经营知识或对经营活动的认识,从鼓励或惩处两个方面教导子弟,善待遗产,谨守先业。有些徽商更对驰名品牌作出谋求保全之策,尽量保持资本的集中和规模,以期恢扩前业,增殖资本。  相似文献   
142.
上海嘉定望仙桥乡土志反映出的张氏土著化个案表明,大多数侨寓徽商的土著化过程,可视为建立在"占籍"基础上的双线结构.一是宗法层面上修谱建祠以壮大宗族势力的子族建构;另一是社交层面上扩大和巩固社会交流以提高社会认同度的网络建构.较多地参与地方社会事务管理,是基本实现土著化的标志之一.通过撰修乡土志书,土著化结论实现了固化.  相似文献   
143.
近代徽商的衰落是学术界的普遍共识,相较于兴盛时期的徽商受到的关注和研究大为减少,对近代徽商是如何生存和发展更是缺乏具体的探讨。拟通过新发现的徽州近代盐商文书,并结合其他多种资料,尝试梳理出近代徽商在苏北盐垦公司中的具体参与情况,并为近代徽商的生存和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4.
徽商文化是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高职生的徽商文化认同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因此,本文以铜陵市高职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他们的徽商文化认同情况。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铜陵市高职生的徽商文化认同在认知、情感以及意向等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不高,存在性别、专业、年级等属性的显著差异,本研究据此提出了提升高职生徽商文化认同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5.
徽商曾是中国历史上实力强劲的一支商帮,创造过商界奇迹,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衰落了。文章从经商必备的三个重要条件出发,立足于文化学的视角,探讨了徽商衰落与商业人才大量流失、资金流向非生产性领域、落后的企业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6.
王旭 《科教文汇》2011,(19):90-90,93
地域文化对徽派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徽派建筑的基本雏形,徽商崛起带来的第二次文化变迁从意识形态和经济资本上对徽派建筑走向定型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7.
明清时期徽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长江下游、为水运交通枢纽的扬州是明清徽商的重要聚居地。徽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征服了扬州,对扬州的官方文化、刻书与藏书、戏曲艺术、园林艺术、绘画艺术以及青楼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8.
郑板桥是清代中叶著名的书画家,显赫一时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扬州与徽商的交往十分频繁,而徽商由于财大气粗,又喜好附庸儒雅,经常为书画家们提供文酒诗会,不惜重金购买他们的字画。书画家们为了迎合徽商们的喜好,往往在书画创作中追求新、奇、异、怪,郑板桥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9.
明清时期,休宁西门汪氏宗族非常重视经商人才的培养。儒学教育是徽州宗族培养经商人才的基础;重视个人品德的培养,注重先做人、后做事为徽商立身之本;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方法,是徽商发展壮大之根本。  相似文献   
150.
曲建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2,(6):745-746,755
徽派建筑地处现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与齐云山之间,含今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的古徽州府地。徽派建筑的形成深受传统宗法制度和儒学理论的影响,并接受了“风水”的观念意识,以其精湛独特的工艺和造型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徽派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古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这一灿烂的古建筑文化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得以保护性的开发挖掘和科学利用,使其能古为今用,并将徽派建筑的神韵与现代建筑的追求有机相融合,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徽派建筑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