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9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从现代企业中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出发,将明清徽商利益相关者分为封建政治势力、宗族社区、合作伙伴、顾客、内部员工五个方面。文章认为,徽商成功的经验之一就在于很好地处理了与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他们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考虑提升了社会资本,促进了其经营绩效。文章同时指出,受时代限制,明清徽商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文章呼吁现代企业家应该通过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在经营中应该更关注现代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242.
明清时期,伴随着徽商会馆在全国的林立,为客殁同乡提供"寄棺送葬"等慈善服务的善堂组织也纷纷建立起来。在"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的支配下,大量徽籍棺木被运送回籍。为了保障旅榇有序安全抵达,旅外徽商群策群力,借助善堂制度建设与官府行政力量,在旅外徽州善堂与徽州本土善堂之间构建了一张严密的运棺网络。通过考察运柩回籍网络中产生的纠纷与应对方案,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实态。  相似文献   
243.
新安理学从南宋朱熹开创起,至清初戴震创立皖派经学而终结,延续时间长达600多年。在此期间,徽商利用自身的财力优势,出巨资兴修书院,购置书籍,组织新安理学家编纂理学书籍、刊刻书籍,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扬新安理学,并重视对族内子弟的培养,提供学子的衣食之资,对其中读书优异者予以格外奖励,为新安理学培养了很多后起之秀。因此,徽商在其发家致富后对新安理学的鼎力扶持,是其得以长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4.
徽州既是商贾之乡,又儒风独盛,故在徽州家族内出现贾儒分业现象。以徽商家族为例,家族分业时率先考虑令子弟业儒,但出贾于家族而言又必不可缺。贾儒兼业遂成为徽商家族发展的一种普遍模式。看似贾儒并举,但其中亦存在着一种递进关系,即贾为儒佐,儒以显名。这个递进关系揭示出徽商家族内部的终极目标仍是业儒入仕,以此亦反映出,在商人家族内部,商之地位尚不如儒之地位。  相似文献   
245.
“红顶商人”是指清末著名徽商胡光墉。胡光墉因捐输和佐辅陕甘总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赏封布政使衔、从二品文官顶戴用珊瑚,赏穿黄马褂。人称“红顶商人”。当代台湾著名作家高阳著有《红顶商人》长篇历史小说,描写胡光墉一生的兴衰史,使胡光墉的雅号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246.
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账簿文书数量巨大,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详二时记载了志成号历年的进货、销售、开支、结算等经营细节。志成号账簿文书包括银钱总录、各支、杂用、膳清、暂记、盘货、货源、旧该等不同类型的帐册,完整地呈现了志成号商业经营的具体形态,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47.
据明万历间宋应星对侨居扬州盐商的估算,利润在30%左右。当铺利率一般在二三分。徽商利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个别投资于产业,如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阮弼在芜湖开设染坊,江长公在房村制造酒曲;更多的流向是课税、捐输、捐资办学、投资土地、投资公益建设或供挥霍。清初两淮盐纲课税只有90余万两,加上织造等课,也只有180余万,至乾隆年间竟达400余万两。  相似文献   
248.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扬长避短,把做好深度报道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突破口。运用多角度思维创新报道方式,让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关注度、可读性。本文以《安徽经济报》关于徽商的报道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49.
宁国商人的经营足迹遍及省内外,在促进农副产品商品化、加速经商地区商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宁国商人与徽商并称"徽宁商帮",是明清时期安徽境内知名商帮。二者有着相似的兴衰历程,经营中存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50.
徽谚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州人把孩子"往外一丢",是与明清徽州服贾经商的现实状况分不开的。徽州的男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出于生存需要,父母就要安排或托人将他们带到江浙苏杭去学生意。徽商子弟"学生意"的过程,也就是徽商子弟职业化的过程,也是徽商子弟社会化的过程。对明清徽商子弟"学生意"状况的考察,可以为现代职业教育从一个侧面带来许多可供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