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8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明清时期的徽州,男子到了十三四岁,便要离家外出当学徒学做生意。在经历了学徒阶段的学习和磨炼后,这些徽州子弟才正式走上经商之路。他们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经商营生,铸就了明清两季徽商的辉煌与荣耀。  相似文献   
302.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代徽州外出经商的风气更加浓厚,经商人口所占比例很高,形成了庞大的商人网络,并出现了向近代转型的趋势。无论是徽州本土、徵商经营地、徽商本身还是建国后的人民政府,都认为徽州商帮依然存在,因此,近代徽商“解体”、“退出商业舞台”的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03.
雍乾年间,“小玲珑山馆”为徽商“扬州二马”的人文情怀所笼罩,深深吸引着一批文人士子,成为他们扬州文化活动的中心所在。他们放情山水园林,多以联句或分韵唱和的诗歌创作形式雅集抒怀,促成了德行操守、文采风流标举一时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304.
清初的扬州所孕育出的文学环境和状态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其重要人物之一的程梦星也逐渐走入研究者视野。通过对其特殊家世背景的分析,可以了解清初士商姻缘风气下,商人的文学追求风尚和文化生存状态,也可以窥见在士商互动浪潮中,士商各自的群体面貌和时代大环境。  相似文献   
305.
民国时期徽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由商业资本转向生产产业,创建了茶叶产业集群的组织架构、产品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和国际知名品牌"祁红"、"屯绿",拓展了徽州茶叶出口贸易的规模并创历史新高,创业模式实现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306.
《中国农村教育》2009,(10):16-19
歙县山多地少,随着沿海城市改革浪潮不断涌起.埋藏在我县广大村民心中的徽商精神被唤醒,他们不再满足于居住群山之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而像前辈一样纷纷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城市。在徽商鼎盛时是“苦命生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现在与前辈不同的是不再“丢子女”,而是“丢自己”。把儿女留守在家中由祖辈照看。  相似文献   
307.
陈智超教授对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名作《明诸名家尺牍》进行考释,发现这批手札的收信人大多为同一人——方用彬。笔者以《明诸名家尺牍》为中心,对方用彬生平、社会活动进行分析,进而论述其儒商身份,旨在对方用彬进行全面地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308.
309.
100年的岁月光阴,浓缩历史课本中也许仅仅一页纸的厚度;但是,对吴裕泰来说,却是数代人的奉献与追求。100年前,北京人说:北新桥有家徽商茶栈,叫"吴裕泰"。100年后,北京人说:我们的"吴裕泰"茶庄都跨越过两个世纪  相似文献   
310.
徽商勾结、垄断”说是一种既不符合事实,又不符合逻辑的说法,是对徽商名誉的侵害。迄今尚未发现有人曾对该说法提出可行性论证。抓其一点不及其余、牵强附会、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等,是该说法的学术破绽。今后仍坚持该说法的学者,则应出示自己的论证成果.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