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2篇
科学研究   47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赵霖 《中国教工》2008,(4):46-46
膳食平衡 学习营养学知识,接受平衡膳食的观念可以预防许多疾病。在北欧国家芬兰,有一个省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芬兰将该省作为这些疾病重点防治的试点省,5年内用于宣传教育和防治措施的经费约投入了100万美元。此后该省居民因心肌梗死、脑血栓、脑溢血发生偏瘫的患者数目大幅度减少,五年内总共节省了600万美元的医疗支出。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事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体表心电图与冠脉病变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对照分析8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及Ⅴ1、V3导联ST段抬高和Ⅰ导联ST段偏移与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血管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61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所致者ST段抬高Ⅲ〉Ⅱ、Ⅲ相等Ⅱ,分别为59、4例。Ⅴ3导联抬高58例,压低3例。Ⅰ导联ST段下移57例,等电位线4例(P〈0.05)。左旋支(LCX)闭塞所致22例ST段抬高Ⅲ、Ⅱ相等与Ⅲ〈Ⅱ分别为20、2例,Ⅴ3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Ⅲ导联19例,等电位线3例(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脉病变血管以RCA为主,少部分为LCX病变。ST段抬高Ⅲ〉Ⅱ合并伴有STⅤ3〉Ⅲ和Ⅰ导联ST段压低对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Ⅲ/Ⅱ相等合并STⅤ3〉Ⅲ判定急左旋支性阻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STⅡ/Ⅲ比值)的比较分析,来预测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 IRA)。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指标STⅡ/Ⅲ与IRA关系的统计分析表明,STⅡ/Ⅲ在右冠状动脉(RCA)组绝大多数小于1而左旋支(LCX)组多大于等于1(P〈0.011,排除RCA和LCX皆有显著病变的病例后仍然P〈0.01。结论心电图STⅡ/Ⅲ比值是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RA的较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溶栓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8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高剂量组: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两组均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4h内开始用药,观察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联合终点。结果:治疗30d两组比较,高剂量组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联合终点:所有原因死亡,心肌再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卒中(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剂量辛伐他汀在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方面的作用优于常规剂量辛伐他汀,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5.
AMI患者PCI术后BNP相关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PCI术对AMI患者血浆中BNP的水平变化,探讨PCI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测定法对50例AMI患者PCI治疗前、治疗后7d内每日同一时间取静脉血进行BNP的测定和50例对照组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MI患者血浆BNP在行PCI术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治疗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AMI患者经PCI治疗血浆BNP水平变化说明PCI术对改善A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二栋 《金秋科苑》2008,(23):87-87
人体的生物代谢与自然界的交化息息相关,专家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疾病的发生有着比较明显的时间规律,比如要防范急性心肌梗死,千万不能忽视最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魔鬼时间”。  相似文献   
77.
怀念     
22年前的4月,胡耀邦去世。这张拍摄于1989年3月24日的照片,表情严肃萧索,是胡耀邦最后心情的写照。20多天以后,他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胡耀邦生前曾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逝世后被誉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于发病12 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43例,于直接PCI术前后多个时间点检测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并分别分析与心肌酶峰值及校正TIMI帧数(CTFC)的关系.结果 中性粒细胞计数丁卣接PCI术后24 h达到最高值(8.22±3.00)×109/L,术后7 d降至最低值(4.30±1.44)×109/L;血小板计数丁术后72 h降到最低值(195.3±61.0)×109/L,术后7 d恢复至基线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基线值与CK峰值(r=0.406,P=0.008)和CK-MB峰值(r=0.388,P=0.011)正相关,术后24 h最高值与CK峰值(r=0.623,P<0.001)及CK-MB峰值(r=0.528,P<0.001)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血小板计数的基线值(r=0.347,P=0.024)和最低值(r=0.355,P=0.027)分别与CTFC旱负相关.在调整了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后,术后24 h中性粒细胞计数对CK及CK-MB峰值的独立预测价值更高(B=0.678,P<0.001;β=0.441,P=0.004),PCI术后72 h血小板计数(B=-0.330,P=0.032)对CTFC有独市预测价值.结论 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急件期尤其术后24 h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与较大的心肌梗死范围相关;而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越低,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程度越差.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STEMI的病人均采用静脉溶栓,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激酶)和研究组(瑞替普酶).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的溶栓冠脉再通率、再通时间、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急性期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痛症状缓解及再通率比较:治疗组开始溶栓后2h胸痛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的比较:溶栓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轻度出血4例(5.0%);对照组出现轻度出血7例(7.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或致命性出血及过敏反应.两组溶栓后60、90、120 min血管再通率比较,瑞替普酶组血管再通早、再通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再通时间早、冠脉再通率高、给药方便、药物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治疗AMI的理想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老年人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心绞痛症状较轻,并缺乏胸部特有的窒息闷塞感,而以气短、胃肠道及神经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经系统治疗.87.5%(42/48例)治愈,12.5%(6/48例)死亡.结论: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常不典型,因此,要尽快明确心肌梗死的诊断,系统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