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1篇
教育   472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的命运是有悲剧性的,《活着》是有悲剧意识的,这一悲剧意识揭示了人或生命的巨大的承受力;余华以之揭示了人性的苦难性质,肯定了生命的的韧性与生活的自在性,以及人活着的责任与“必须”  相似文献   
532.
曾国藩以儒家的“圣贤”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在对理想人格的理解与追求上和前人相比,更具现实性、开放性和理性的思考。家庭教育、社会现实、个人的选择是影响曾国藩理想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特殊的历史环境成就了曾国藩一世的功业,同时也决定了他理想人格的悲剧性结局。对这一代表了传统社会主流意识的人格模式的反思,有助于当代人更好的确立及实现其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533.
顾拜旦 《教育》2008,(9):61-61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纪,如此悲剧性地开始,又在当今一种动荡不安的和平之中行将结束,延续了一个智力活动极其丰富而体育锻炼确实贫乏的世纪。或许有必要从这个巨大反差中寻找那些不平衡的根本原因,但这不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只是注意到,18世纪末各地不再进行剧烈运动和男士们的竞技活动,人们去别处寻找消遣与快乐。  相似文献   
534.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发表于1981年。文章用语严谨,情感饱满,意蕴丰厚,跳脱出一般的颂扬母爱的模式,在追忆母亲的时候,也折射出人生的普遍困境,达到了一种崇高又凄美的境界。崇高在于母爱的神圣与伟大,凄美在于秋色的渲染和母子二人在人生进程上的错位。本文将通过对文章题目、母亲的条件反射动作和文章悲剧性的解读,挖掘《秋天的怀念》更多元、更深层的价值。  相似文献   
535.
本文运用美学中悲剧的原理,以《茶花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集中探讨了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不难发现真正夺去玛格丽特、杜十娘生命的是其生活的社会等级制度、门第观念,这与她们人格上要求独立平等相冲突,最终导致其悲剧的产生。  相似文献   
536.
西北民歌“悲剧性”特征的已有研究成果,在歌种、地域、深度、理性分析、抽象音乐形态有待深入;“四时期”、“三流派”的音乐创作是西北民歌悲剧性因素在创作实践领域的基本构架,是悲剧性特征研究的形态学依据;本课题的未来研究将以形态表现及其规律为重点,以此来把握其悲剧性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并主要通过声乐、器乐的创作实践来考察其悲剧性因素在创作实践中的应用状态与规律。  相似文献   
537.
论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曼殊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性,爱情的幻灭成了贯穿其小说的主题。从时代背景、作者身世和性格等几方面结合他的五篇小说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与他小说所具有的悲剧性都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538.
对娜拉形象的评价历来多从社会政治角度强调其客观社会意义。因此试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娜拉形象 ,对娜拉人格系统的本我、自我、超我予以剖析 ,并探索其悲剧性和出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9.
关汉卿的《窦娥冤》堪称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之作,为什么呢?笔主要从学形象,思想内涵,艺术成就三个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40.
海明威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作家,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他又看不到希望之所在,摆脱不掉自己内心的失落感和迷惘情绪,但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而他所塑造的桑提亚哥以及一系列的硬汉形象无一不印证着他的鲜明个性: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胜利在望时的勇敢者,而是明知前面是失败而依然挺起胸膛无畏地走向死亡的人,即西西弗斯式的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