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48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52.
抗战爆发后,傅斯年参加了国民政府组织的国民参政会,并在其中热心活动。具体来讲,分为关注内政问题,积极提出议案;认真行使质询权,敢于仗义执言;为促成国共和谈,奔波于国共之间。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的言行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面前对救国救民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53.
科技交流是科技事业能够发展的前提。抗战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为维系与推动科技交流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明成效。文章从学术年会、发行刊物、专题会议及实地考察等方面论述其交流工作,指出其贡献,并分析学会取得成就的原因。学会的工作体现了工程界坚持抗战与工程建国的信念、决心及力量。  相似文献   
54.
抗战时期,众多的戏剧界知名人士在桂林积极组建戏剧社宣传抗日,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桂林的爱国戏剧运动的蓬勃发展,与戏剧界成功运用报刊广告的宣传密切相关.此时期的桂林爱国戏剧广告将抗日作为主题,精心设计编排感染力强的广告方案与排版方式,在宣传抗日剧目的同时,为发动群众支持抗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爱国戏剧社还利用广告这种形式为抗战募捐、筹资、慰劳军人、服务同胞,并与重庆、延安的抗战戏剧文化运动形成了呼应,为大后方的全面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5.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烽火燃遍大半个中国,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即西移至重庆,一时间,各院校、工厂络绎西迁,各党派和文化界领袖人物、知名人士汇集山城。1939年7月20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北边的合川县凤凰山上的古圣寺,创办起育才学校,接纳来自15个战区和灾难省份的100多个难童入学就读,揭开了大后方战时教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6.
民国时期的绥远省相当于今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岛海和巴彦,淖尔等六个市。1931年傅作义出任绥远省主席,主政绥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及其所一部被阎锡山调往山西,日军几乎无阻碍地占领了绥远省会,身为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深以为憾:  相似文献   
57.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革命实际对农民开展了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水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而且对于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重心暂时由东南一带向西南转移,对长期以来偏处一隅、封闭落后的贵州产生了极大影响,贵州农村合作事业在战时国家经济和行政手段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巩固后方经济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9.
在对抗战文化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们响亮地喊出“世界化”的口号,盛行“世界主义”,向着“世界化”的目标迈进。然而“好景不长”,到抗战时期则不再有“世界化”旗号,代替它的只有“中国化”、“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似乎这种“中国化”中断了中国  相似文献   
60.
行箧中的书     
与研究生谈读书,我问他们:如果你明天就要投入一次为期长远的跋涉,行箧中将带一本什么书?抗战时期,许多学者在轻装逃难前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人带了《庄子》,有人带了《剑南诗稿》,有一位教授在简薄的行囊中硬是塞进了一部《红楼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