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2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抗病基因的种类、特性、克隆策略及其应用前景进行论述.探讨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的研究现状、图位克隆技术和转座子标签技术的原理及在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中的应用.抗病基因的克隆不但有利于深入研究植物与病原物的分子互作机理,而且为植物重要病害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2.
从拟南芥中克隆得到AtACO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半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200 μmol/L CuCl2处理能明显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而200 μmol/L ZnCl2处理1 h则可显著促进其表达. 为验证AtACO3蛋白N端的功能,构建AtACO3 5'端1632 bp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AtACO3-N,并转化大肠杆菌.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可以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 进一步的抗性实验表明,异源表达基因AtACO3的N端序列能提高大肠杆菌的Zn2+耐受性.  相似文献   
83.
《中国科技信息》2009,(21):10-10
体细胞也有能力延长生物寿命 多细胞生物的生殖细胞能实现某种形式的“不朽”:生殖细胞(卵子或精子)能够生成它们后代的体细胞.这些体细胞在经过一定的生长和代谢周期之后会死亡;但它们也能生成可以传到下一代的生殖细胞。对线虫的一系列寿命延长的突变体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仅仅普通体细胞,就可以通过激发正常情况下只见于“不朽“的生殖细胞中的基因表达程序来使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以拟南芥PKS5蛋白激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实验为蓝本,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提取了拟南芥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用PCR法扩增出PKS5蛋白激酶基因,以pGEX-6P-1质粒为载体,构建pGEX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筛选阳性重组子,用IPTG诱导pGEX重组子表达PKS5蛋白,最终通过SDS-PAGE检测得到约73 KDa的GST-PKS5融合蛋白。学生通过完成上述实验过程,有利于将其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形成清晰完整的实验思路。  相似文献   
85.
水稻温敏叶片间断失绿过程中的氨基酸组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温敏失绿突变体 1103s叶片间断失绿性状表达时,失绿叶黄段的氢基酸组分未发生缺失,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及氨的含量均比正常叶含量高,表现相对积累,而其余氨基酸组分的含量下降;复绿过程中上述三种的组分及甲硫氨酸含量下降,其余氨基酸的组分含量上升.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体在叶片间断失绿性状表达过程中的氨基酸代谢,表现为部分阻遏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6.
敬钊毒素-V(Jingzhaotoxin—V,JZTX—V)是从敬钊缨毛蛛粗毒中纯化到的一种新型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抑制剂,由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三对二硫键.为了深入研究该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多肽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了用丙氨酸(Ala)替代JZTX—V第12位赖氨酸残基的突变体K12A—JZTX-V,合成粗品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和MALDI—TOF质谱鉴定,证明化学合成是成功的.线性多肽经谷胱甘肽氧化复性后,复性产物经质谱测定其相对分子量为3549.63,比线性分子的理论分子质量低6,说明六个半胱氨酸已经配对形成了三对二硫键.  相似文献   
87.
植物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5大类植物激素和新型激素油菜素内酯,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方法研究它们在生物合成、生理作用和作用机理上的进展。  相似文献   
88.
《科技风》2014,(11)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储成才研究组梁成真博士通过对一早衰突变体的研究,首次阐明了水稻叶片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这一发现可显著延缓水稻叶片衰老,延长灌浆时间,从而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使水稻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