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184篇 |
科学研究 | 6篇 |
各国文化 | 1篇 |
体育 | 1篇 |
综合类 | 4篇 |
文化理论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教学创意:初中学生对于写作普遍存在着畏惧心理,不擅长将生活体验真实地反映,勉强写出来的文章也如板着脸和人家对话,了无生趣。如何让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并将个人体验反映在文本中,我从小处着手,选取了一个点。让乡土文化及古 相似文献
42.
声喻,也称为拟声,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拟声词,日语和汉语中也存有大量的拟声词。由于日中两国的文字关系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日、汉两种语言的拟声词在句法使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方面对日、汉拟声词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两种语言在声音文化上存在的一些差异,从而为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之一,其中拟声词的运用尤为突出。此研究从语言象似性理论入手,对《红楼梦》中的拟声词在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从语音象似性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象似性增添了新的内涵,也为象似性与文学翻译的研究探讨提供了新视角,希望能为汉英翻译教学与实践提供借鉴,同时也为《红楼梦》翻译的研究带来一些新启发。 相似文献
44.
翁敏雅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40-44
汉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拟声词。本文就汉英拟声词的语音结构、表达式的对应情况以及句法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了它们的异同点。基于这些异同点,作者进一步探讨了汉英拟声词的翻译策略,即直译、转换和意译。 相似文献
45.
日本童话,讲究语言的生动性,更注重语境。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是因为它包含了十足的童味。本文着重谈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表现手法。同时,掌握这些词的用法也有利于提高日语学习者日语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46.
鲁晗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8,(25):35-35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一般只起语法作用。文言虚词大致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兼词。正因为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在解决有关虚词的问题时,分析虚词的词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7.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出发,阐释了拟声构词的隐喻机制和拟声词语义转移中的转喻方式,并探讨了拟声词的隐喻和转喻的界面关系。研究发现:1.拟声构词是在依据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度的基础上通过语音隐喻进行的。2.拟声词语义转移的原因是发生了邻近性的认知转喻。3.语音的范畴化感知是拟声词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界面。 相似文献
48.
程秀芳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6):73-75
接受理论为童话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强调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实现译文与儿童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仅以The Wind in the Willow《柳林风声》中译本为例,主要从叠音词、语气词和拟声词三种词汇的处理上探讨接受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