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3篇
教育   755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教育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文献,特别探讨了教育在其中的作用。然后,估计了一个关于增长的综合模型,并就其稳健性进行了跨国检验。最后,据此得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4.
经济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技巧,培养经济学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深化。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特征出发,针对目前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迫切需要对经济学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105.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运动的矛盾和规律以及当代社会经济的基本问题,它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动较大等特点的课程。在《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应力求紧紧抓住教材知识体系与内容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知识讲透、讲细、讲活;在教学中,通过运用高密度提问、对比讲授、形象比喻等多种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目前部分高校有人提出的“西方经济学可以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张进行了评论,指出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不同的阶级性、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价值判断;具有不同的历史观、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具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根本不可能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7.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教学中,要注意开好头,结好尾.开好头,就是要向学生讲清楚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结好尾,就是要向学生讲清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8.
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学科的基础。学好政治经济学,对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高校政治经济学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坚持发展创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9.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的改革主要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沿袭二分法的改革;另一条是贯通二分法的改革。虽然贯通二分法的改革更具有革命性,但是这一改革需要改变政治经济学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对象,易造成对《资本论》逻辑的破坏,所以并不可取。而沿袭二分法的改革到目前为止亦非尽善尽美,它在破解传统二分法的"两张皮"问题上不够彻底,需进一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综合考虑,在沿袭二分法的基础上补充计划经济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改革方案,如果在政治经济学两大部分,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补充计划经济,就可以围绕市场经济构建"否定-否定之否定-包含否定之肯定"的结构框架,进而完善政治经济学教材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对奚兆永教授在《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讨论》一文中提出的质疑逐一做了回答,表明奚教授提出的各种不同意见全都缺少文本的依据,因而是不能成立的。为了进一步表明马克思没有提出过“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而只提出过“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本文还从马克思研究社会形态问题的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两个简要的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