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道路,是由一地通往另一地的路径。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晚期,中国就有役使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的驮运道。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车轮,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了车辆,继而产生了行道。  相似文献   
72.
《生物学教学》2014,(2):72-73
据2013年9月2日《新民晚报》报道,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高谦课题组与瑞士、英国等9国科学家携手合作,证明结核病早在7万年前就与人类共存于现代人的发源地——非洲,并伴随着人类的大迁移走出非洲,传播至全球各地。这一研究纠正了学术界以往认为结核病是在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由圈养的野生动物传给人类的观点,对人类正确了解结核病的演化过程,以及早发现、早治疗结核病,防止其进一步向耐药及高致病性方向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73.
曹丽丽 《收藏界》2013,(8):18-23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秃尾河支流洞川沟内石峁村两侧的山梁上,三面环沟,平面呈不规则形,总面积超过400余万平方米。城址最早建于龙山中晚期,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时期毁弃,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2006年石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  相似文献   
74.
胡文炜 《寻根》2011,(6):131-134
上世纪30年代长江以南发现了良渚文化,70年代又发现了河姆渡文化,证明南方同样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在绍兴,小黄山文化遗址、寺前山文化遗址、马鞍仙人山文化遗址,都说明绍兴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人类居住。作为越人,他们属于地道的绍兴“本地人”。如果大禹来越地会诸侯是史实的话,他也不会到荒无人烟之处来会,因而大禹不会是越族人的始祖。  相似文献   
75.
刘继卿 《收藏界》2014,(7):80-85
远在新石器时期,兽骨、兽牙、兽角器物是和木器、石器、陶器同时使用的器物。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十余件象牙制品和大量的牛、羊角及骨制品,还有五具犀牛遗骨。  相似文献   
76.
郭剑 《收藏》2014,(1):44-47
酒泉位于河西走廊西段,辖有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等。此地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它那灿烂的史前文明人们却知之不多。正如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创造了埃及文明一样,祁连山的季节性冰雪融水同样为酒泉地区的史前文明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大约距今4000年前,这里就生活着新石器时期的原始先民,为今天的...  相似文献   
77.
周志清 《中华文化论坛》2023,(1):131-141+190
金沙江中游新石器文化圈是指分布于金沙江中游南北两岸距今4500—3700年、海拔在3000—1000米山地、有着相近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的统称,文化的非均质性、复合性与多元性特征突出,与周边地区同时期新石器晚期文化内涵迥异。该文化圈分布范围主要集中于横断山区中段金沙江中游及周邻地区,影响范围北至大渡河中游,南至元江以北,东至金沙江中游末端、西至澜沧江中、下游,以金沙江中游南北两岸最为集中。金沙江中游新石器文化圈反映出流域内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之间频繁的文化互动以及文化认同,并为当地青铜时代居民的人群互动与文化互动奠定了史前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