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35篇
教育   630篇
科学研究   897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中国兰科植物新种云南巾唇兰Pennilabium yunnanense S.C.Chen&Y.B.Luo作了 描述和绘图。该新种与P.acuminatum(Ridley)Holttum较为接近,区别点在于具较小的花朵 ,直径仅3cm;花瓣白色且上面有深紫色斑点,以及唇瓣侧裂片顶端有流苏。  相似文献   
102.
 Photinopteris J. Sm.,  a new recorded genus of Drynariaceae,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t was found in the Xishuangbanna Nature Reserve. The occurrence of Photinopteris in southern Yunnan is of phytogeographical interest,  not only  adding an important genus to the Chinese Pteridophyta flora,  but also giving a fresh piece of evidence of the closely flor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area  and  south-easternAsia.  It is of great value for studies of the Pteridophyta flora of Yunnan.  相似文献   
103.
黑龙江晚白垩世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嘉荫县乌云组所产植物化石,计有53种,隶属39属、28科。其中蕨     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38种(包括单子叶植物1种),10个种为新种。     乌云组植物化石的区系及植被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区系成分中,大多是亚热带至暖温     带分子,具少数温带成分,由此组成的群落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共同组     成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指示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大约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再从     植物化石叶子外貌特征来分析,其中全缘叶占40%; 叶的体积以中型的占大多数,大型和小型     的均少数; 脉序以具掌状脉的占多数。这些特征说明,沉积时期亦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晚白垩世在东亚出观的35属化石中,其中27属和北美共有,约占总属数的77%,这种区     系组成的相似程度,表明其区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第三     纪或向更晚发展的进程中而逐渐减弱。主要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使欧亚、北美在第三纪     初完全分离,此后这两块大陆隔离发展,植物区系的相同分子逐渐减少,以至现在生存植物中     的相同属仅占总数的4.1%,其中草本植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晚白垩纪所产植物化石及同时代南方所产化石,大致可把晚白垩世的     植物区(带)划分为三个:(1)暖温带至亚热带植物区,主要代表植物是Metasequoia,Trochoden-     droides,Platanus,Ampelopsis,Protophyllum,Pterospermites,Menispermites; (2)亚热带至热     带植物区,植物有Brachyphyllum,Cinnamomum,Nectandra和棕榈科植物; (3)亚热带或干     旱植物区,兼有南北过渡的植物或呈干旱性的植物。         乌云组植物大化石共有33属,和东亚,北美同时代植物群对比,出现不少相同属种,其中 15个属种出现在苏联晚白垩世的察加扬组及东锡霍特阿林,11个属种出现在日本晚白垩世     的Kuji地区,若与加拿大晚白垩世植物群比较,有11个相同属种; 与阿拉斯加晚白垩世植物     对比,则有12个相同属种; 若与乌云组同属一区的太平林场组比较,相同属种更多。再从孢粉     组合成分看,和本区松辽盆地明水组相同的属有15个,并具有少数晚白垩世代表性的花粉如     鹰粉、沃氏粉和山龙眼粉,表明乌云组的时代和明水组接近。同时在乌云组大化石中绝灭类型约占70%,证实该植物群的古老性。其时代属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至达宁期而不是古新世。  相似文献   
104.
Six new taxa of the Bambusoideae are described from Guangdong Pro- vince, China. They are Indosasa suavis W. T. Lin et Z. J. Feng, Phyllostachys purpureomaculata W. T. Lin et Z. J. Feng, Arundinaria quadrangula W. T. Lin et Z.  J.  Feng,  A.  pubiannula W.  T.  Lin et Z.  J.  Feng,  Gelidocalamus albopubescens W. T. Lin et Z. J. Feng, and Sasa duplicata W. T. Lin et Z. J.Feng.  相似文献   
105.
When the genus  Yinshania Ma et Y.  Z. Zhao  was published,  it had only a single species, Y. albiflora Ma et Y.  Z.  Zhao which was indicated as the type of the genus (Acta Phytotax. Sin. 1979).  Y. Z. Zhao 155.  was indicated as the type specimen of Y.  albiflora. It is adequate to cite Y. albiflora Ma et Y.  Z. Zhao as the type of genus Yinshania Ma et Y. Z. Zhao. In a revision (Acta Phyto- tax.  Sin.  25(3): 204-219, 1987) Y.  H. Zhang made  a combintion,  Yinshania acutangula (O. E. Schulz) Y.  H. Zhang (=Cochlearia acutangula O. E. Schulz) and reduced Yinshania albiflora Ma et Y. Z. Zhao as a variety of Y. acutangula,i. e. Y. acutangula var. albiflora (Ma et Y. Z. Zhao) Y. H. Zhang. She is uncorrect, however, when she cited Y.  acutangula (O. E. Schulz) Y. H .  Zhang as the type of the genus Yinshania Ma et Y. Z. Zhao. It should be cited as follows: Yinshania Ma et Y. Z. Zhao      Typus generis: Yinshania albiflora Ma et Y. Z. Zhao (=Yinshania acutangula(O. E. Schulz) Y. H. Zhang var. albiflora (Ma et Y. Z. Zhao) Y. H. Zhang)  相似文献   
106.
西藏柏木生长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柏木是喜马拉雅地区的特有裸子植物,在我国仅分布于藏东南的局部地区,本文通过对原地生长的西藏柏木的树干解析,分析了西藏柏木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在原生地西藏柏木幼龄的生长较缓慢,50龄后进入速生期,胸径生长最高时每年可增稀粗1.34cm,树高生长量年最高值可达94cm。通过比较分析,原生地西藏柏木的生长速度在幼年阶段远远低于我省一些地区引种的西藏柏木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双花木属Disanthus Maxim.的长柄双花木D.cercidifolius subsp.longipes和单种属壳菜果属Mytilaria Lec.首次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与产自日本的双花木D. cercidifolius subsp.cercidifolius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2n=16,前者无“st”或“t”染色体,表明该亚种可能比较原始;壳菜果Mytilaria laosensis Lec.的染色体数目为2n=26,x=13。前人报道的金缕梅科染色体基数为x=8和x=12,因此x=13可能是金缕梅科的一个新染色体基数。联系该属的形态特征及其与马蹄荷属Exbucklandia R.W.Brown的关系,作者支持将壳菜果属处理为独立的亚科,即壳菜果亚科Mytilarioideae。  相似文献   
108.
藻苔属Takakia在建立之初被认为是原始的苔类植物。这一神秘类群的出现引起了苔藓学家的兴趣,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论文。但是随着其孢子体的发现,它的系统位置引起了争论。本文详细分析了藻苔属植物的形态性状特征,参考了大量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认为它既不能归于类,也不能归于苔类。就其系统位置而言,应该成为一独立的纲——藻苔纲。  相似文献   
109.
中国车前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国车前科Plantaginaceae车前属plantago2亚属8组17种及1变种植物的种子,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及亚显微结构(种皮纹饰).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有四个类型:1,多角形类型;2.舟形类型;3.卵形类型;4.矩圆形类型。各个种的种子形态和种皮纹饰有着相当明显的区别。新种plantago densiflorus的建立应用了种子形态和种皮纹饰这一特征。车前种子形态分类与pilger用植物其他形态特征建立的车前属分类系统是一致的,因此,笔者支持Pilger的车前属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报道了山芹属Ostericum 5种1变种13个居群的核型,其中4种为首次报道。其核型如下:隔山香 O.citriodorum 广东宝安的居群,2n=22=16m+6sm;江西鹰潭的居群,2n=22=14m+6sm+2st;华东山芹 O.huadongensis本所药物园居群,2n=22=16m+6sm;安徽广德的居群,2n=22=16m+4sm+2sm(SAT);绿花山芹 O.viridiflorum内蒙古额右旗的居群,2n=22=18m+4sm;黑龙江双鸭山居群,2n=22=18m+2sm+2st(SAT);山芹 O.sieboldii 辽宁庄河居群,2n=22=4sm+16st+2st(SAT);吉林长白山居群,2n+22+2sm+20st;狭叶山芹 O. sieboldii var.praetieritum 辽宁鞍山的居群,2n=22=2sm+20st;大齿山芹 O.grosseserratum 辽宁庄河居群,2n=18=2sm+16st;江苏宜兴居群,2n=18=2sm+16st;安徽广德居群,2n=18=18st;浙江天目山居群,2n=18=18st。隔山香、华东山芹和绿花山芹具较原始的2A型,山芹和大齿山芹则具较为进化的4A型。此外,大齿山芹具有下行性的染色体基数n=9,这在整个前胡族中都具独特性。根据各居群在种分布区内的核型演化方向及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并结合形态和孢粉学资料,提出本属的起源是从近缘的当归属起源地横断山区沿着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迁移扩散,演化发展形成两个现代次生分布中心,一个是东北向具温带性广布型的分布中心(东北地区),另一个是东南向具亚热带性特有种型的分布中心(华东地区),两个分布中心之间有一个分化活跃、演化最高的纽带种一大齿山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