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1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91.
媵婚制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政治婚姻形态,在春秋诸侯国政治关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欲借助春秋典籍和媵器铭文,探讨媵婚制的来历,认为媵婚制是原始普那路亚婚的遗存,是社会伙婚制和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政治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其标志性意义在于,媵婚制的出现表明女性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从而彻底的沦为男性的附属,同时在媵婚制实行的过程中又存在以下几种重要方式:媵者是嫡夫人同姓(异性)诸侯国之女、是嫡夫人的侄娣,与嫡夫人之间无血缘关系。媵婚制的存在既有利于延续宗族统治力量,又有利于扩大政治联盟。  相似文献   
592.
浅论董安于、尹铎对晋阳城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受命建造晋阳城,成为太原2500年历史的开端。尹铎为晋阳继董安于之后的行政长官,政绩显赫。董、尹二人是晋阳杰出的城建学家和政治家,为晋阳城的诞生及赵氏家族的兴盛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593.
正初识经典《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因此称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并非孔子一人所作,而是经由孔子及其弟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而成。《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  相似文献   
594.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白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反对空言。  相似文献   
595.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提出的。无为而治。是针对当时群雄争霸、各国统治违反人性、强力作为、实施暴政导致民不聊生而提出的治国方略——“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就是说理想的统治为政,要去除酷烈的政举,顺应自然,合乎民意,让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今天有人将老子的思想化与当代管理特点相结合,把它运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的管理当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96.
蒋海彦 《考试周刊》2012,(2):172-172
我国和谐教育的理念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所说的"成人"就是"仁"、"智"、"勇""三达德"的统一。教育家蔡元培明确提出:"以世界观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要进行体、智、德、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我认为真正的和谐教育不能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97.
韩立刚 《现代语文》2011,(11):32-33
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教学时,结合“利”字,可以在四个层面实现教学目标:1.结合“利”,可以具体准确地把握烛之武说辞说理透辟、逻辑严谨的特点。2.“利”,有提纲挈领之效。3.透过“利”字,可以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思想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上的教育功能。4.对“利”的把握,有助于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598.
所树非人     
春秋时期,魏文侯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叫子质的人,因为做官犯了罪,文侯罚他永世不得踏入魏国半步。于是,他不得不离开魏国北上谋生,辗转来到了赵国。他觐见赵简子并说:"我算是看明白了,我以后再也不对别人施恩德了。"赵简子说:"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99.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 [导入设计] 师:上课前,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相似文献   
600.
填字游戏     
横向:一、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原名阮必成,参加革命后又曾改名为阮爱国。二、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博志》,指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三、一部日本电影,三田洋次执导,由著名影星高仓健和倍赏千惠子主演。四、春秋时期的一位忠臣义士,为了纪念他的高洁,在寒食节那天不能生火做饭。五、成语,原意指通过敲山来震慑老虎,现指展示力量来威慑对手。六、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