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070篇
科学研究   142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205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与物为春”乃是因和谐融洽的物我关系所引发的审美体验。具体而言,它表现为“万物与我为一”与“与物化而不以心稽”。前者意味着主体消解了自我与他物之间、他物与他物之间的人为界限,主体与他物在道的层面泯然相亲。后者意味着主体与他物之间无心的顺应,主体既不以一己意志去主宰他物,亦不因功利关系而迎合他物,物我相宜无逆。庄子与物为春的审美体验,启发了中国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72.
人生的春天     
张爱玲 《新读写》2008,(2):22-22
春天,给人美好的感觉。这两篇文章都与“春”有关,但都不是写自然的春天,而是写人生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3.
本文初步对保山市反季节蔬菜进行分析,纵向从蔬菜种子的来源、蔬菜的栽培、蔬菜的收集销售、贮藏和运输这一商品链出发,逐级分析菜农、蔬菜收集人、菜老板的收益分析,从而在整体上揭示菜农在这条商品链上的收益地位;横向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如香烟和甘蔗的收益作对比分析。说明了西部民族山区的广大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的现实,农户如何选择种植的经济作物对提高收入有直接的影响,决定农户种植收益除了市场的因素以外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4.
张萌 《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20-121
何逊的《咏早梅》反映了梅与春、梅与雪、梅与人的关系。自何逊后,咏梅诗词大多围绕这三个方面创作,梅与春、梅与雪、梅与人成为咏梅创作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75.
《春》是经典美文,可以让学生接受美的巡礼,得到语文的滋养。小学阶段,学生虽接触过此类美文,但多停留在感知、体会的层面,到了七年级,教师应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对《春》和本单元其他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逐步学会“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6.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日渐被人重视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是接受知识的灌输过程”的学习观。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作了重新定位。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建立在观察和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其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引发学生内部动机的学习。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与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7.
感悟冬天     
<正>冬是穿着素服的白衣天使,它优雅恬静,让您感悟到它圣洁又亲切。初冬,绿树慢慢变成灰褐色,风也变得尖啸而寒冷刺骨,花谢果落了,只有菊花还在寒风中摇曳。沿路的树叶变得枯黄而纷纷落地,冬天便这样来了,而且愈来愈寒冷。  相似文献   
178.
唐宋词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其内容、题材更多姿多彩。本文从闺情相思、伤春伤别的题材表象,揭示唐宋"闲愁词"中忧生伤世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79.
《春》是经典美文,可以让学生接受美的巡礼,得到语文的滋养。小学阶段,学生虽接触过此类美文,但多停留在感知、体会的层面,到了七年级,教师应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对《春》和本单元其他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逐步学会“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0.
师:春天美吗?如果美的话,美在哪里? (学生分别说出了春美在草、花、风、雨、人) 师:你能猜想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