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1793篇
科学研究   137篇
各国文化   65篇
体育   109篇
综合类   74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58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以1920—1949年代前后学界对晚明文学史的叙述为考察对象,论析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晚明”及“晓明文学”为何从个别言说对象,成为文学史书写热潮中的焦点,揭示了这种转变的话语机制和价值旨向。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分析了在新的文学史叙述建构下,晚明文学史如何被重新形塑,以及其内在分野与普遍同一性所在。  相似文献   
93.
汪曾祺小说创作呈现出早年创作早熟、中期几乎中断写作、后期成果丰硕的晚翠特点。分析他各时期的生活经历与小说创作过程的联系、其早期创作与后期创作的联系,可以发现,边缘化的创作特点导致他各创作阶段的不同状态,生活边缘化使他的小说创作无法进入主流,而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则使他自甘于主流之外。  相似文献   
94.
洋务派在创办轮船招商局之初,就有着以其民用企业之体,而达到海防之用的设想,并力图将这种设想付诸实践。轮船招商局在晚清海防中确实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它在北洋、南洋海防的筹饷、军运等方面以及台湾海防方面作出了贡献;它租领马尾船政局所造船只,对维系马尾船政局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它寓兵于商,对增强晚清国防实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5.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像潮水一样涌向沿海市场,尤其是棉纺织品,这个与农村经济兴衰相关的家庭手工业产品,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决定了农村手工棉纺织业发展的曲折历程.但以手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仍以缓慢的步伐向前发展,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了半工业.虽然这种现象很微弱,但毕竟是近代农村手工棉纺织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6.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事情,也是中国书法重要的转折时期。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晚明,传统的书法审美意识逐渐受到了挑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以及转型变革时期文人心态的变化,晚明书法呈现出奇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
“三早一晚”活动,是改善学生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推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常态化与菜单化、专业性与结合性,开展“三早一晚”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强“三早一晚”习惯养成教育,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建立保障体系是基础,提高教育有效性是重点,落实“三全育人”是根本。  相似文献   
98.
抵抗侵略,建设国防,督办边防,苏元春始终和国家的安危艰难同在。公正的历史不应该忘记提督军门苏元春。  相似文献   
99.
张之洞是晚清名学,他的《书目答问》为当时学子指出了治学门径,本从五个方面揭示了其体系,对更好地使用该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0.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