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趣史拾遗     
晦涩难懂的史籍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仿佛古人通通是守旧、刻板、不苟言笑的。事实上,古人从不缺乏幽默感,他们一旦耍起可爱,卖起萌,足能令当今笑星自愧弗如。关键词:四脏逸士艾子是个三两倒的劣质酒徒,天天豪  相似文献   
12.
魏跃亲 《青年记者》2007,(14):33-34
通读杨义先生的《中国叙事学》,你也许根本不会有任何收获。仅有的印象也就只能是深奥的标题、难解的语言、晦涩的内容。到底什么是叙事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泱泱大国——中国怎么会至今在叙事学上还留有如此之多的空白?学新闻的我们要怎样才能很好地借鉴叙事学这一文学理论来为我所用呢?  相似文献   
13.
实验和科学之间联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通过实验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也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许多物理问题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在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力学相关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在开展物理力学内容的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借助物理实验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俞平伯《古槐梦遇》再现了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无助、不安与恐慌。俞氏的“自我”是伴随着传统文化的衰败逐渐发展起来的。《古槐梦遇》的篇章不外一时一地的记忆,记录了心绪的波动,是作者心灵和生命自我的投射。其文略具《世说新语》遗意,又不乏顿悟,加上语言浑融、雅洁,起到了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参证物理人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文的博大精深给汉译英翻译过程造成了许多麻烦,晦涩词的翻译就是其中之一.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晦涩词的英译有时对于整个语篇意义的呈现至关重要.对于中文原文中的晦涩词进行翻译,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语境关联、直意译相结合、视觉转换等行之有效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在诗歌领域,废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绩: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新民歌研究和新民歌创作,新诗研究和新诗创作.在诗歌观点和创作上,现代时期的废名和当代时期的废名是完全相反的.废名对诗歌有深入的思考,他的写作建立在他的思考之上,二者具有互文性."完全"是废名诗学的核心概念,强调"自然"、"天成"和"诗的内客",它既是一种新诗观点,也是一种新诗评价标准.废名的新诗可以说是"第三种诗歌",既不同于中国古典诗词,也不同干西洋现代诗,但在文本上,却既像古典诗歌,又像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既具有古典诗歌的意境和含蓄,又有现代西方诗歌的晦涩和多重意义.禅意,晦涩和哲理从根本上是废名诗歌"完全"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7.
晦涩是李金发诗歌的显著特征。本文认为李诗晦涩的原因在于他推崇的艺术观念的神秘感;诗歌表现手法的声色交契的暗示和奇特观念的联络;语言运作上不同语言系统的操杂,语法的过份失范和词语使用的随意性等等,造成了接受的晦涩感。  相似文献   
18.
徐旭 《大学生》2015,(5):26-28
路明的课堂幽默诙谐,他把深奥抽象的定理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物理不再那么晦涩难懂,不再是同学口中的"N大名捕"之一。路明是华东理工大学的物理老师,同学口中的"华理男神"。路明的物理课是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的课堂总是挤满了人,还有一些专业与物理毫不相干的同学慕名来听课,只为一睹男神风采。这个典型的理工男,内心有着款款深情,是《文汇笔会》的特约撰稿人,电子刊物《ONE?一个》的常驻作者,他的文章常在微博、朋友圈、人人网被一轮又一轮地转发……他以理科生的视觉,细腻的笔触,诠释着心中的浪漫,他说:"我是个写作文的物理老师。"  相似文献   
19.
《影的告别》是鲁迅《野草》集中的一篇散文诗,读来奇妙诡谲、晦涩难懂,倒不在于文字的生僻,而是在于运用私语的表达,塑造神秘的形象,抒写主观的情感,从而造就了蕴意的私密。《影的告别》是一篇主观文章。全文400余字,"我""不乐意""不愿意""不想""愿意"等主观意愿词汇几乎出现在每一个语段中。"我"是第一人称,指向的是私密情感,表达影子的主观认识、主观情感,是影子个人思想情绪的直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我从牧区学校被选派到县城小学交流学习,担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对新接的班级,我的总体感觉就是两个字:吵、乱。为了扭转班级风气,每次走进教室,我都刻意板着面孔,语气中带着严厉。当我在场时,学生还算安分,可只要我一离开他们的视野,教室里又会吵翻天。办公室的老师听到吵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