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篇
教育   261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青枚,未果     
孩子,你应该明白:早恋——想象是美好的,过程是曲折的,结果是不可能的。孩子,你最近真的变了。喜欢站在镜子前欣赏自己,爱打扮了,被人一说哪不够完美,你就激动得像什么一样,虽说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可以前你是不会这样的;  相似文献   
52.
爱的馈赠     
人可以穷得一无所有,但是不可以没有爱心。艾尔从一个娴熟的艺术家变成了一个酒鬼,又一点点地失去他的一切,最后孤独地死去,没有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是,他用一个父亲的仁慈和爱心,培养出了一个非常善良无私的儿子。所以.这仍应该不是一种失败的人生、文章故事情节曲折,情感跌宕起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既简洁又耐人深思,值得我们细心品味。  相似文献   
53.
54.
李清照的词其突出特征是,处处着眼于描写诗人作为宋代仕宦家庭的知识妇女对理想执著追求而失落、速茫以至于愁肠百结的忧患心态.该文针对这一特征,从艺术特色的角度,对李清照的词在艺术特色方面的曲折含蓄、真情实惑、音律和谐、白描直叙等四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研究.认为,李清照的词遣词造句不少创新,她的描写曲折深透,出奇制胜.在婉约派中,比较秦观,实已跨进了一大步,达到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55.
小说课堂要让学生感觉到"有趣",需要教师"有意"地引领和点拨,从而将学生引领到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来。《两块面包》是苏教版必修一读本中的一篇短篇小说,篇幅短小,结构精巧,情节曲折,文笔精湛。这节课,孙老师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读出小说的变化美。这个目标切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小说阅读中,学生们要感知文学作品的美感,自主地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有趣地学,有趣地思考。  相似文献   
56.
“文化大革命”与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为了完全否定文革而完全否定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57.
老舍的创作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老舍的创作非常注意适应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和欣赏习惯,注意故事的曲折生动完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塑造的性格各异的中国市民社会中的人物形象;老舍一生坚持使用充满生活气息的人民大众的通俗生动的口语进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的情愫和民族特色;致力于通俗的大众文艺创作,力图抹去大众文艺与非大众文艺的界限,使所有的文艺都成为大众的,是老舍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的另一个突出的标志。  相似文献   
58.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你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艰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  相似文献   
59.
梁兵 《考试周刊》2013,(53):18-18
<正>庆历五年春,欧阳公谪守滁州。明年,始游丰山,得见清泉,遂"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名之曰"丰乐",并作文以记之。所作之文便是传诵千古的《丰乐亭记》。文章以婉曲平易、妙丽轻柔之笔触写安详从容的太平之乐,令人心驰神往。应当说文章内涵极其丰富,然欧阳公却能悉心谋篇、精心布局,于曲折变化中一一加以表现,真可谓匠心独运矣。那么欧阳公于曲折变化中究竟表现了哪些内容呢?笔者经过研读发现,欧阳公主要写了太平之乐的三个方面:畅游山水之乐、安居乐业之乐、与民同乐之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对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作探讨,揭示文章之深刻内蕴。  相似文献   
60.
正笔者有幸受邀为某县的一次历史优质课评课,学校给出的评价标准中有一栏为背景分析,具体内容主要为两点:一是学习任务分析。说明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及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明确教学重难点。二是学生情况分析。正确说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新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内容简洁明了,但直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诟病之一——仅分析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