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1篇
教育   788篇
科学研究   60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近年,网络信息传播和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对促进社会开放、政府透明,营造公正、平等、宽松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网络舆论也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冲突性和难控性,这些负面特点,使其舆论放大器作用和舆论暴力倾向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112.
曹操在《三国演义》著名的三大典型战役中,表现出杰出的智慧。罗贯中分别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了突出的描写。尤其赤壁之战,曹操虽败犹荣。通过归纳比较得出结论,曹操才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智者形象,堪称为大智者。  相似文献   
113.
随着时势的变化与年岁的增长,曹操的理想经历了由郡太守、到征西将军、再到治国天平下贤宰的三个发展阶段。对理想国的描绘与对理想人格的准则,展望了曹操理想主义者的性格特点。曹操名义上对汉朝的臣服,其实是对自己理想人格的忠贞不渝。  相似文献   
114.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5.
三国时,魏王曹操传位于长子曹丕,曹丕的弟弟曹植,名子建,文思敏捷,名播海内。  相似文献   
116.
称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常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习能一窥时代之风貌。就我国古代的姓名文化而言,古人不但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甚至死了还有谥号所以同一个古人常会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如大家最热悉的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谥文忠,所以苏轼、苏子瞻、苏东坡、苏文忠这四个称呼说的是同一个人。而这些称呼中,又有着谦称与敬称的不同,是不能随便乱用的。今人多有名无字,此类称谓礼俗几近荡然;但作为我国传统礼俗的一种文化现象,还是有了解的必要。本文说的就是名与字在称呼上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17.
人们都说杨修之死归咎于曹操的嫉贤妒能和小心眼,实则不然,更多来源于他的狂妄自大,给作为领导的曹操弄得心里不愉快,而导致受反感,引发了杀生之祸……  相似文献   
118.
曹操是一个历来被争议颇多的人。历史上,他为结束三国纷争,晋统天下做了不朽贡献;但他又毕竟"篡了汉",在成就功业的过程中,其权术的使用令许多人为之不爽,至口诛笔伐。因此,谈论曹操,褒者说其智,贬者说其奸,千百年来,论说难以盖棺定之。文章针对大众对曹操的一般看法,从一些对曹操耳熟能详的评论来展开,结合史书和文学作品,分析其对曹操反面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9.
"阴谋"、"智慧"的反差--浅谈《三国》"尊刘贬曹"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作持“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所以在内容情节的设置上,在计谋描写上,也有明显的褒贬色彩,为了褒刘蜀,将诸葛亮的计谋都当成智慧,为了贬曹魏,曹操计谋都当成阴谋。  相似文献   
120.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天下,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斗。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是一场争夺人才的大战。曹操知人善任,宽宏大度,讲求民主,在革新吏制中选贤任能,为后来取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之所以能在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中削平群雄、统一北方,与他对人才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唯才是举的政策分不开的。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混乱、鱼龙混杂,加之他本人胸狭好妒、过分否定传统道德等原因,也错杀了一些人才,对他本人和他的事业都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