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2篇
教育   326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朱光潜先生在《美学》里有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这里把"走"换成"读",就变成了文本细读的定义:慢慢读,欣赏啊。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语文老师从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修  相似文献   
62.
用“人生美学”来概括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特征,有机整合了朱光潜将的美感心理研究、诗论研究、谈关与后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等几个板块,是一个重要突破,也对认识中国美学的民族特色起到了深化作用。但要准确理解朱光潜的“人生美学”,还必须到中国传统的人生境界与人生美学思想中进行探源性研究,才能更加全面与深入。  相似文献   
63.
朱光潜先生在其《自然美与自然丑——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错误》一文中,表述了他对自然美与自然丑的意义、中西方对自然的不同认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及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第一卷中也表述了他对自然美的种种观点及态度。本文就中西方两位美学大师在自然美观这一问题试做浅要论述。  相似文献   
64.
浅论移情     
移情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审美范畴,在美学中占有这很重要的地位。古今中外对其都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和阐述,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还专门的时移情说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移情就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动到物体上去。  相似文献   
65.
于红灵 《兰台世界》2012,(25):89-90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先后被评为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朱光潜一生有很多伟大的成就,其中对西方美学的译介,为中国美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从国学到西学的转型20世纪前半世纪,世界战争频仍、局势动荡,而中国更是惨遭侵略、饱受凌辱,腥风  相似文献   
66.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明珠。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朱光潜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共选人了35首诗,可见,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7.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但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美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关的课程教育中得到美的培养和提升,塑造美好的人格。让美的意识、素养和能力伴随学生一生,去创造美的未来。  相似文献   
68.
从《诗论》可以分析,朱光潜对王国维美学思想进行了辩证重解。在诗歌本质和功用方面,朱光潜认同王国维超功利性审美独立价值观,在“超脱观”基础上,把“人生艺术化”作为美学旨归;从生命层面,朱光潜颠覆性地重解王国维“境界说”等美学术语,在理论构架和深层思理上摒弃了王国维感性和零散型特点,以《诗论》构建了严整科学的现代美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69.
朱光潜先生写过一个故事,有人说和自己的妹妹在一个家庭共同生活了多年,但直到两人的母亲去世那一刻,他才"看见"她。既然"熟视",为何"无睹"?又因为什么机缘而"看见"?——"看见"的说法,实在大有意蕴。不过巧的是,我想我不经意间"看见"了《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我是说,这本书一直就在我眼皮底下晃悠,但以前我充其量只是在"看"它或者"看到"了它,发现它的价值,只是最近的事。  相似文献   
70.
正"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十分喜爱的楹联。楹联如其人。板桥画竹,虽是寥寥几笔,却好似那三秋树——瘦劲秀挺,姿容别具;又如同那二月花——姹紫嫣红,争芳斗艳。画竹如此,读书亦然。求知识、做学问,固然需要广采博学,但同时又要删繁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