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2篇
教育   326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钩沉     
正1986年3月6日著名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逝世1986年3月6日,著名美学家、教育家、文艺理论家、中科院院士朱光潜逝世,享年89岁。1924年,朱光潜撰写第一篇美学文章《无言之美》。在上海与叶圣陶、胡愈之、夏衍、夏丐尊、丰子恺等成立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学园,广泛进行新型教育的改革试验,倡导教育的自由独立。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安徽大学任教,是我国当代美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72.
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我觉得初学外语者与其费那么大的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弄透背熟,真正消化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由此可见,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外语,朗读都是一种可以借助的重要学习方法和手段。语言的形成和语感的培养是形成言语习惯的必由之路,而语流和语感的形成是建立在大量训练的基础上。在这类训练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练习发音、语调和拼写,而且通过眼、口、耳和大脑促进大脑积极思  相似文献   
73.
龙志勇 《考试周刊》2013,(19):24-25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美学成就至今还影响国内的美学研究。除此之外,他在翻译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果从他的整个学术生涯来看,则朱光潜的学术成就是与其将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路径分不开的。本文在梳理国内近十年来对朱光潜美学思想和翻译思想研究的同时,指出了当前朱光潜研究的不足之处,旨在为今后的朱光潜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4.
一、什么是"言语秘妙"?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认为"言语秘妙就是语言运用中最富创造性的地方,作者巧妙地表现出他人难以言喻的特征、思想或趣味。"笔者在此将"言语秘妙"归纳为以下几点:1.精准性。所谓"精准性",是指"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  相似文献   
75.
正清末,禁八股、废科举、兴新学,标志着古典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转型。由此发端的现代语文教育迄今已经历了百年的洗礼。窃以为,在中国现代学科教育的发展史上,语文教育无疑更为"悠久"些。按常理,语文教育的成效也应当比其他学科更为显著,或者说有一套更为有效的教学体系。然而,  相似文献   
76.
77.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是朱光潜先生总结诗词创作和欣赏规律的一篇诗评。关于白居易,朱光潜先生评价的是他的《忆江南》的前二首。这里将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词全部录如下:  相似文献   
78.
朱光潜美学体系的矛盾,表明在近代以认识论为中心的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大框架里,很难具体解释和描述现实的审美活动和文艺实践。朱光潜从尊重文艺实践的实际出发,汇集一些相互矛盾的理论,事实上是对这种以认识论为中心的美学的突破。尽管朱光潜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没有创立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来克服这些矛盾,但他保全了对审美和文艺实践的相对正确的事实描述。这正是朱光潜美学体系中的矛盾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9.
陈锋  陈永芳 《班主任》2001,(3):10-11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世间事物最复杂因而最难懂的莫过于人。”教育是育人的艺术,因此可以说教育也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艺术。其复杂性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的千变万化,心理特征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人在类似的情境中所表现的心理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至习惯化,便形成独特而复杂的性格。  相似文献   
80.
自20世纪出现“语言学转向“以来,朱光潜、钱钟书等学贯中西的诗学大家对脱胎于儒道佛三家的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们或从区别哲学意义与艺术意义的言意关系入手,或从生理心理学的言意一致性入手,来论证语言不仅是工具,更具本体意义.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语言不仅与审美物象须臾不可分离,就是与审美意象和审美体验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