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合同义务扩张,即扩大化合同责任,是以当事人的过错为基础的,该过错不是以侵权法来衡量,而是以合同法所要求的诚信义务来衡量的一种责任。因此,合同义务扩张的理论前提是,诚实信用作为一般义务在合同法中的确立。然而,在自由主义合同理论的范畴中,合同自由是合同法的惟一的一般原则。任何其它企图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限制的原理都被视为与此相悖。因此,将诚实信用作为当事人在合同设立、  相似文献   
32.
杨丹 《大观周刊》2012,(46):59-59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联结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纽带:是客观权利义务向主观权利义务跨越的桥梁:是法制度向法现实转化的接口。  相似文献   
33.
中小学生权利与义务现状调查报告围绕中小学生权利保障和义务履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法律知识及意识有待提高,权利保障有待进一步改善,义务履行能力有待加强。为此,应多途径、多层次加强中小学生法律教育;采取措施提高教育者尊重与维护学生权利的意识;以课业自理能力培养为起点,提高学生义务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4.
"权利义务伴我行"是《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有关权利的知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家制度,学习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广泛的权利和义务等。在教学过程中,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对这章内容的掌握不尽如人意,普遍反映学习比较困难。所以,笔者认为"权利义务伴我行"这一  相似文献   
35.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团购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方便快捷的不二选择。与传统的店面销售不同,团购网站在盈利模式、与商家之间的法律关系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现行的合同法对此并没有作出详细规定。文章通过介绍团购的界定、美团网与商家的权利义务关系,分别从行纪合同、委托合同和居间合同的合同性质分析,来探究美团网与商家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以便能更好地解释团购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在享受到优惠的商品和服务的同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6.
《环境权论》一书认为,环境权的本质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从宪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一种新型人权;从国际环境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人类环境权;从国内环境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公民环境权。作者以务实的精神研究和实践环境权,以权利义务错位的方式设计环境权,选择了一条环境权的宪法化、公民权化、具体化道路,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7.
由于传统的误区使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界限不明,学校、学生权利义务不分,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应将学生权利本位观点纳入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及权利义务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8.
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包含着两个基本内容: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人类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权利与义务关系。从全局看,所有生物之间的合作共生关系就是权利与义务关系,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权利义务关系,为了自然的权利,人要牺牲一定的权利,更多的是尽环境道德义务。环境伦理学已把伦理学的边界扩展到了人与环境之间,既然人以自然共同体平等的参与,强调人对非人类的自然有责任和义务;那么,人对自然没有任何特权,更多的是要尽环境道德义务。弄清了这个问题,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9.
王娜 《职业圈》2012,(23):73-73
公法、私法划分的产生和发展与公共权力特别是国家权力密切相关。可以说。公法与私法划分形成的过程就是公共权力不断受到限制的过程。准确地说.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一个以公共权力运行为中心的传统“公法”在法律领域里的比例由全部向部分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也是一个以公共权力原则上不参与、不干预为基本特征的新法律领域即私法由无到有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公法是调整公共权力的法,而私法是调整非公共权力,亦即调整私人权利的法。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以“扩招”为标志和起点,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大学法人化等多层面、多维度的理念和制度的冲击,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外部法律环境、内部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一系列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以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身份特征的变化为切入点,从学生这一高等教育重要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化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