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唱唱的蚕     
1唱唱双手捧着一张纸,端正地坐在地铁靠窗的椅子上。眼睛一直盯着这纸,既兴奋,又紧张。纸是一张白纸,上面有些细小的黑点,芝麻那么大。唱唱的嘴唇不出声地动着,像是在一粒一粒地数。坐在她旁边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头发  相似文献   
72.
蚕事     
王春鸣 《当代学生》2012,(Z2):25-26
养蚕四十天,将自己的心养成了一张千疮百孔的枯桑叶。小树学了课文《蚕姑娘》后,就每天说一遍:真想养蚕啊!所以我们就费尽周折地,从一百公里外的农户家里讨要了一百多条刚孵出不久的蚕,一厘米长,比米粒还细,又黑又瘦。桑叶也是好解决的,小区里有许多棵桑树  相似文献   
73.
<正>前几天在CCTV9看了一个不长的译制专题片《创造历史的动物2:蚕》,内容是很符合科学技术史的口味的——它叙述了养蚕和制丝技术的西传。在历史的回顾之外,影片显示:当下蚕丝制造的最高水平显然是在巴西。精选留种用蚕茧;人工控制从蛹到蚕蛾的蜕变;将雄性涂成红色,提高雌雄交配的效率;在卵和幼虫孵化的环节剔除不良部分;5000家农户在工场附近养蚕,由于气候适应,巴西每年能养8代蚕;全自动烘茧和制丝技术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20公斤蚕茧能产出  相似文献   
74.
新课程改革的最基本精神就是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学会学科整合,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思考如何促进学科整合,达到语文教学效果最优化。养蚕实践活动是小学科学中的教学内容,语文学科中关于蚕的文章也不少,  相似文献   
75.
自然角一直是幼儿园小朋友喜欢的区角之一,它是孩子们认识自然界的一个窗口。春天的自然角更是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新《纲要》科学目标中提出:"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知识。"我园以本土的丝绸文化为特色,因此,我们在全园自然角里重点开设了养殖蚕宝宝的区角活动。一、小满时节养蚕忙——为蚕宝宝创设有利的养殖环境蚕宝宝的生长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它生长的环境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23℃~25℃的气温最适合蚕宝小小养殖,大大收  相似文献   
76.
夏代以前己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商代设有“女蚕”,为典蚕之官。甲骨卜辞中以蚕神与上甲微同祭,对蚕事极为尊崇。当时有杯蚕(臭椿蚕)、棘蚕、栗蚕、蚊蚕四种,家蚕亦称螺蚕。野蚕和家蚕都是多化性,逐步演变而成二化性和一化性,并以三眠蚕为主。周代有“亲蚕”制度,天子和诸侯都有“公桑蚕室”,夏历二月浴种,三月初一开始养蚕,对浴种、出蚁、蚕眠、化蛹、结茧、化蛾等蚕的生长形态,已有一定认识。对养蚕工具曲(箔)、植(蚕架)、筐(蚕匾)、蓬(芦席)等都有记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主要养一化性蚕(春蚕),  相似文献   
77.
2006年河南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养蚕人家》,在卫星频道播出以后,反响不错。这是河南电视台重点创作的4部大型纪录片之一。《养蚕人家》讲述  相似文献   
78.
《养蚕》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六册的第三课。上这课之前跟学生课下交流时,笔者发现本班学生几乎都有关于“养蚕”的生活体验,不免暗自窃喜。  相似文献   
79.
桑树     
《母婴世界》2008,(12):129-129
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被号召说要养蚕。桑树其实不太好找,方圆十里,种桑的也就两三家。一帮孩子放了学就奔向人家可怜的桑树。爬到树上,大把大把的掠夺人家的桑叶。这个钟点主人往往不在家。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比害虫的危害大很多,主人一定很是心  相似文献   
80.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喂养、定期观察和记录,保留不同阶段的家蚕形态,最终通过35瓶原生态标本可以将蚕的一生记录下来,形成“家蚕发育史标本”。这套标本,反映了同种昆虫在不同发育期的典型形态,有助于人们直观了解蚕这种完全变态昆虫的生活习性;有助于人们了解并传承家蚕文化,进而体验生命之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