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483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1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明清时期桐城桂林方氏家族乃江南望族,数代家传之易学、理学等学术思想与文化传承最为显著,构成方氏家学的重要内容。方学渐开创方氏易学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据有一席之地;其理学思想表现为阐扬心学,倡导性善说,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冀图补救时弊。方氏子孙方大镇、方孔炤皆自觉承传家学且有所发扬,至方以智则成为集大成之大学者。桂林方氏家族家学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家族文化,不但成为家族世代坚守的精神品性和门庭兴盛的内在动因,而且也是其望族生成的最为根本之要素。  相似文献   
42.
白晓军山水画艺术寓雄于秀而富神韵、达性情;以密写疏而见空灵、致旷远。画家以特有的生命感悟及艺术实践方式"诗意地栖居"于林泉高致之天地大美,引领了当代桂林山水人文资源的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纵观白晓军山水画艺术的成长与发展,可概括为四大部分:1)锁定目标,启动自己,无为而为而必为;2)延伸状态,做大自己,洋洋艺海纳百川;3)转换语言,刷新自己,语不惊人平也奇;4)聚焦特色,放飞自己,风骚我领夺造化。  相似文献   
43.
通过文献分析界定“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城市”的概念及其关系,分析国内外智慧旅游城市的研究现状,阐述桂林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条件,提出科学有序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提高桂林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实现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4.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钢琴教研室,是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获得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钢琴》精品课程、广西高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该教研室一直在教学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上努力探索把弹唱融入钢琴基础教学、训练学生视唱视奏、强化学生专业基本功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45.
旅游翻译要达到准确传递信息、引发旅游兴趣的目的,归化法就应为其主要策略。本文作者结合翻译桂林景区资料的体会探讨了归化策略下的各种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46.
建设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符合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本质要求。本文分析了建设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与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内在逻辑,并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提出地方师范院校可以从赓续血脉、坚守初心、强化特色、示范带动、提升能力等方面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47.
文章从游客的需求出发,论述旅游景区如何实现服务的智慧化;站在地方政府的高度,研究在建设智慧景区游客服务平台时如何实现统一规划、资源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出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技术途径及重点建设内容;在此框架下,结合具体应用案例,阐述如何利用平台为游客服务,以提升景区游客满意度。对区域性智慧景区服务平台的建设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8.
印象普者黑     
《百科知识》2014,(4):I0002-I0003
普者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城西,在彝语中意为:鱼虾多的池塘这里拥有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山似桂林,水胜西湖,青峰碧水迂回相映,呈现出“秀、奇,古、纯、幽”的自然景色,蔚为奇观,享有滇南“小桂林”之美誉。  相似文献   
49.
《收藏》2014,(8):170-173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岭南地区的百越文化(主要是南越文化、骆越文化和西瓯文化),逐步吸收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既有中华文化共性又具有鲜明岭南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北方,北方的传纯文化成为正统文化,而岭南文化是一种非正优的边域文化。  相似文献   
50.
《收藏》2014,(9):168-169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岭南地区的百越文化(主要是南越文化、骆越文化和西瓯文化),逐步吸收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既有中华文化共性又具有鲜明岭南地方特色的地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