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488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1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通过对桂林市各区县发展的情况进行判断,认识了临桂在桂林所处的相对发展水平,并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比分析了1999-2007年桂林市区与临桂的产业与三次产业明细结构优劣、各产业增长态势。根据新时期桂林新老城区功能转移的战略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临桂三次产业科学合理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2.
<正>梁漱溟(1893-1988),广西桂林人,生于北京。原名焕鼎。字寿铭。早年毕业于北京顺天中学堂。曾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五四运动时提倡"生命派哲学",一九二一年出版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九二四年辞离北大,为筹办乡治讲习所接办广州第一中  相似文献   
83.
刘晓慧 《新闻通讯》2010,(12):59-60
抗战时期,中国两级对立的新闻事业步入一个共处与斗争并存的阶段。共产党的报刊在国民党统治区利用共处进行斗争,利用斗争求得共处和发展。《救亡日报》(1937—1941年)(以下统称“救报”)就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84.
笔者曾前往深圳广电集团和广西桂林电视台(国家广电总局已将深圳广电集团与桂林广电合作列为跨地区合作的样板),就媒体如何跨地区合作进行深入学习考察。此次考察,开阔眼界,启迪思想,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85.
熟语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通俗语句。以认知语言学中转喻和隐喻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尝试从认知角度对桂林方言熟语中的转喻和隐喻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并指明其具有形象标示功能、委婉标示功能和焦点标示功能,以期能深入领会桂林方言熟语的诙谐与睿智。  相似文献   
86.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成为大后方的出版中心和国统区抗战舆论的前哨阵地.在颠沛流离的非常态社会环境下,文化的市场生存与社会责任的坚守显得更艰难可贵.《大公报》(桂林版)的诞生是抗战时局推动下的产物,承担着抗战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责任.对于抗战时期出版史的研究,因史料的散佚,而让诸多学者面临"无米之炊".抗战时期的出版广告则为我们打开一个研究战时出版活动的新视窗.本文试图从《大公报》(桂林版)出版广告这一视角切入,多维度考察抗战时期桂林的文化生产情况,探寻非常态环境下书业生存的策略以及复杂时局影响下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87.
《快乐阅读》2008,(9):1-1
1.海南五指山——黄清帅2.河南长垣——小林3.广东罗定——陈欣欣4.陕西凤翔——赵敏侠5.广西桂林——吴丽洁6.广东惠来——透川寻1九月九日,天气晴好。他安静的身影闯入我的视线。我对着浓密的许愿树,许下五个美好愿望。2我要学会女巫的魔法,把我们的幸福,牢牢握在掌心,谁也丢  相似文献   
88.
2007年11月28至12月1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在广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教育媒体、出版机构的170多名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89.
随着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的日趋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项目以民俗村寨或主题园的方式开发。桂林“世外桃源”景区作为桂林民俗文化主题园的代表,对其民俗文化主题的开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从“世外桃源”景区已开发项目及其经营状况来看:开发民俗文化必须具备大胆创新的思路,协调与平衡的能力,在对民俗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发掘的基础上,遵循开发原则,既展现出民俗文化的内在精髓,又打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民俗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90.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童谣时常萦绕在我耳边,但不同的地方,过端午节的风俗各有不同。桂林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那就让我来介绍介绍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