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71.
毛遂在平原君那里当了3年食客,平原君从没正眼瞧过他。后来秦国围住了邯郸,平原君想从千儿八百食客里挑选20个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到楚国去游说求救,选了19人,想凑个整数,硬是想不起来凑谁。此时毛遂便自告奋勇,自个儿推荐自个儿。于是平原君把他凑了个整数,带他  相似文献   
37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 [导入设计] 师:上课前,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相似文献   
373.
楚国历代国君素爱收藏各类乐器、喜爱乐舞,对乐舞尤为重视。正是由于历代楚王对乐舞的重视,因此对掌管乐舞的乐官及艺术家们也非常宠信和重视,到楚昭王时期,仍保持着重视乐舞艺术及乐官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74.
八集历史题材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巧妙运用情景再现、人物搬演、CG动画、专家访谈等多样化再现手段,还原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全面解读楚文化。  相似文献   
375.
春秋战国时期,楚人继承并运用源于远古时代的荆楚武术,在实战考验中突飞猛进.楚国拥有先进的铸造技艺,生产的兵器锋利,创造出众多的新式武器.楚国在吸收了吴、越的冶金技术和击剑技艺铸造出了长剑.楚国不但拥有射术精湛的高手,而且在善射的同时,形成了较完整的射术理论.长兵的缩短,短兵的延长,显示了楚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也使武艺的内容、方法更加丰富和充实.战国初期,在楚国上层贵族中流传着导引养生术,<却谷食气>和<导引图>的发现,为进一步了解汉代及汉以前的导引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深受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练养结合是荆楚武术的特点,注重身体内部功能的提高,重视人体各机能器官之间、人的精气神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协调.荆楚地区独特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战争、动乱的特定历史条件是楚人尚武的根本原因.楚人尚武、气质刚勇、勇武爱国、乐战轻死的民族性格,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荆楚地区民族体育风格.  相似文献   
376.
楚国一直都是实行的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楚王既是国王,同时又为群巫之长,以“灵修(楚王”为中心组成一个严谨的“灵官系统”,成为楚国上层统治的核心。  相似文献   
377.
蒋济故里考     
蒋济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楚国平阿人。明代隆庆与清代雍正《高邮州志》均记载蒋济为高邮人。楚国平阿系指曹魏扬州楚王国及其辖县平阿;两汉至三国时期,广陵及其辖县不属于扬州,高邮也未叫过平阿。因此,蒋济不是高邮人,系今天安徽怀远人。  相似文献   
378.
楚公室为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族帝颛顼高阳氏之裔,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季连之后,出于鬻熊,春秋时期世系详见正文。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成、庄、共、康、灵、平、昭、惠八王可称之为楚诸王作家群体,公子婴齐、公子侧、公子鲂、王子胜、公子申、公子启六子可称之为楚公族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379.
鸟篆作为东周时期流行于楚、吴、越、蔡、曾、宋、徐等国的一种艺术字体,标示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留存至今的264个不重复鸟篆,或是形体蜿蜒细长,通过改变原字线条粗细以及笔道方向来美化汉字;或是在常用字形体上附加或融合以鸟形为主的装饰成分,它们呈现出与同时期北方艺术字体不同的特点.鸟篆出现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末期渐趋稀少.鸟篆的兴衰与东周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总趋势、周代尚文之风、青铜文化的发展等因素密不可分.现存资料表明铭鸟篆文器物首见于楚国,正是楚国的文化、历史、风俗等等因素导致该种字体的产生.随后受楚文化影响的其他南方诸国也出现鸟篆,越国铭鸟篆器物数量最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周鸟图腾崇拜的遗风,也体现了鸟篆的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