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18篇
科学研究   105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李春燕 《天中学刊》2012,27(3):28-31
关盼盼燕子楼故事始于中唐,历经宋元明清传唱不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纵观这一故事的文本流传演变,可以发现燕子意象贯穿始终,构成了燕子楼故事的文化灵魂——盼盼际遇是情节主体,徐州燕子楼是物质承载,而"燕子楼"典故则是其诗化形式,燕子楼故事的三种形态都蕴含了燕子意象。从燕子意象生成、发展的角度揭示燕子楼故事的文化意蕴,可以深化对这一故事的解读。  相似文献   
622.
有这样一道初中地理会考试题:阅读古诗《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回答问题:(1)作者是在黄河的游的一个地方登高望远的(鹳鹊楼在山西省)。(2)前两句依次道出的两个方位名词是、(方位名词即上、北、左等)。(3“)白日依山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3.
本文根据1.5×9m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的结构设计施工图,对其结构性能检验3项指 标:承载力、抗裂系数、挠度进行计算并确定检验指标,对加荷检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计算判定,最 终出具检验结果的全过程的介绍.  相似文献   
624.
万杰质子楼地下工程防水施工,从基坑降排水、堵漏技术的应用开始,到聚氨脂涂膜防水层施工的完成,再次说明建筑防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材料设计、施工、管理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25.
《七角楼》中的物不仅仅是主体情感的承载或附属。这些物以多种形式进入故事线:小说以七角楼及其内部陈设对平琼家族后人发出质询作为故事的起因,而花园和火车则分别代表了平琼家族后人逃离物质禁锢的两次徒劳的尝试。从物质文化的角度来看,小说在故事情节和话语层面都凸显了物的存在,展现了物对人物内心情感和认知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并借物推动故事进程。  相似文献   
626.
楼地面,抹灰面大面积隆起是由粘结层剪力破坏而致。在施工中若采用“软底子”湿贴工艺,添加界面粘结剂,设置分格缝,坚持湿水养护等措施,即可预防。  相似文献   
627.
辛弃疾在滁州任知州的两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在此期间,他由一位政论大手笔,转向以慷慨雄奇、沉郁苍凉之作为主的爱国大词人。  相似文献   
628.
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杨圻,其诗兼"清"与"厚"两种风格.其中"清"贯穿杨圻诗歌创作始终,其"清"气直承李白、王维、孟浩然、柳宗元、韦应物而来."清"同时又兼有"厚",此由于诗人的人生遭际,所处时代风云变幻及其对于国家和文化传统的深爱,因而时有白描现实、反思政治的诗史之作,风格沉郁苍凉,其"厚"与杜甫相接.杨圻所处的诗坛,学宋宗宋风气弥漫.杨圻不苟众议,独树一帜,这是他不愿违己趋同的个性所致.他的诗歌趣尚,得之于传统,归之于雅正,抒之于性情,取之于怀抱.  相似文献   
629.
解放战争中后期,结合时局和宣传任务,夏衍《蜗楼随笔》采取了特色鲜明的舆论斗争策略,展开统战宣传。内容方面,重点打击作为主要敌人的美蒋集团,瓦解敌方士气。同时,粉碎中间派对美蒋的幻想。形式方面,一是经由借喻的系统征用,实现对事件的重新描述,使美蒋的行动与面目喜剧化与丑角化;二是选取通俗的语言风格,广泛征用粤语、英语等资源,以口语化的表述,寓论断于叙事,贴近中国香港及海外的读者。  相似文献   
630.
帝室伦理的紧张与朝廷政体的偏倚,是南宋中叶政坛长期存在的双重危机,而在绍熙五年(1194)孝宗逝世之后,尤显突出。当此之时,朱熹受命入都,立朝四十日间,讲学、论政、议礼,在在针对彝伦与朝纲之双重危机,忧思切论。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因孝宗升祔而引起的祧庙之争。主导庙议者为永嘉诸儒,主张祧迁僖祖,建别庙居之,正太祖东向之位。对此,朱熹独建不可祧之议,究其驳论本旨,盖以尊太祖而迁僖祖,无形间将激化现实中君权的独尊与亲情的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