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雨润千秋     
是一场好雨:烟一般地,飘然而下,无声无息。而被笼罩的一切:榕树、桉树、棕树、凤凰树、三角梅和睡莲,青草丛、卵石路、巨石、雕塑、亭台楼阁、桥与牌坊,若隐若现,却又湿漉漉地透明。一切都因雨而  相似文献   
22.
丁晓 《现代语文》2008,(4):103-104
《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阔别家乡的作者,由住所左近土坡上的榕树想到故乡熟悉的大榕树,进而对榕树下发生的趣事别情进行细腻精彩的描绘,抒发蓄积在作者心头的对故乡真挚眷恋的感情。作者黄河浪,能诗善画,使得他的散文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让人享有视觉之美,而且感情真挚,画面纯美,诗情画意如水乳交融,恰似山间小溪,时急时缓,自然流淌。  相似文献   
23.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榕湖小学充分利用榕树精神、榕湖景区、榕湖小学的历史文化等丰富的资源,进行"大美榕湖"特色课程的建设,夯实国家基础课程、寻求地方课程拓展、鼓励探究实践课程,让每一位学生在课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把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提升、学校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谋求三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24.
我的学校在东街口附近,校园很漂亮,有青砖矮墙,有美丽的前操场,有庄严的石狮……细数起来,我还是最喜欢学校里的榕树。  相似文献   
25.
我家的榕树     
我老家在湖南株洲,家门口有一棵很大的榕树,还有草、花、小溪。 据说这棵榕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密密麻麻的树叶可以把我家的房顶给遮住。榕树下有绿茸茸的小草,草里夹着一些蓝色、白色、紫色的野花,像一块花地毯铺在我家门口。榕树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面有很多活泼乱跳的小鱼。  相似文献   
26.
通过桂林市榕湖小学"艺术课堂"的打造过程的介绍,展示了榕湖小学关于"艺术课堂"的深入探索与独特创造。榕湖小学的"艺术课堂"坚持生本、创新、美好的基本理念,并通过开展学生学习行为方式训练,凸显"艺术课堂"生本特质;通过360度讲坛,能者为师,分享"艺术课堂"智慧火花;通过各类名师坐诊课堂,促进"艺术课堂"普及运用。通过"艺术课堂"的引导,让每个孩子走进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27.
青色的光     
萧乾 《大中专文苑》2009,(12):52-52
总是向往一处可以憩息的地方,好让你卸下肩头的重担,有人叫着你的名字,像百年榕树永远认得飘零的叶子。啊,家的感觉或许很简单,不管飘荡多少年,衣衫如何褴褛,老宅旁边榕荫下,都有一块石墩让你小坐,对弈的老人数算将士兵马,还不忘告诉你,这儿有冰镇的麦茶。  相似文献   
28.
粟兵 《上海集邮》2013,(4):11-12
书童山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开世界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之先河,极具国际影响力。根据广西区集邮公司经理黄杏庄的提议,刘三姐智斗秀才的场景由传说中的下枧河移至阳朔《印象·刘三姐》演出地的漓江山水剧场附近的书童山。—2"对歌斗智"邮票背景中独立于江滨的隽秀山峰即为书童山(图4)。书童山坐落于阳朔县城东南漓江支流田家河与漓江汇流处,海拔185米,其西面山腰分离出一块高约10米的  相似文献   
29.
教学设想:1.教学重、难点:运用“辐射法”写作散文的技巧。2.教学工具:多媒体。3.课型:构思方法学用课。教学模式:整体认知——感悟品味——运思创意。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题,显示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乡愁的文章——《故乡的榕树》。[画面①] 《故乡的榕树》的题目,在《思乡曲》的伴奏下,由远及近缓缓推出,背景是两棵枝繁叶  相似文献   
30.
在我们绿色的校园里,有两棵大榕树。你可别小看这两棵大榕树!它们可是拥有120年历史的"老寿星"啦!你看,那许多长长的浅褐色的往下垂的"胡须"便是最好的历史见证了。可能是因为南国厦门的海洋性气候吧,两棵榕树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