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5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据调查。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不足20%,而且写出来的作文模式化严重,成人化味浓,虚假化成风,童真流失,童意丧失,童悄缺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过于注重形式上的指导,写法上的限制过于繁多。  相似文献   
82.
初春时节,笔者带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师范生到南京市某区一所中学见习,观课三节,发现三节课课型竟如出一辙。事后获悉,该中学于近期加入了中国名校共同体,正在学习山东经验,即在全校大力推行一种所谓的自主高效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83.
教案规范化,就意味着模式化,意味着丢失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导致千篇一律。因为规范,就可能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说实在话,不少老师写教案,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教学检查,所以得中规中矩,一旦越雷池半步,就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嫌。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还有谁敢创新?  相似文献   
84.
在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学生拟好提纲或打好腹稿让议论篇幅沿几个层面展开后,思维总是喜欢回到古代找材料来填充每一个层面的内容。这一现象由来已久,但近几年愈演愈烈。河南的朱花玲老师说,“通过近几年高考作文阅卷,我们发现不少考生.写作文时,尤其在写议论文时,普遍呈现出一种模式化倾向,不论是什么题目,  相似文献   
85.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但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具体操作上还是进入了传统的模式化教学,导致教学“多、慢、费、差”现象比比皆是,使新课程的实施有名无实。新课程背景下.虽然也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尝试写作教学的变革,但综观全局,不少依然是新瓶装老酒,还是借别人的舌头唱自己的歌。  相似文献   
86.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但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具体操作上还是进入了传统的模式化教学,导致教学多、慢、费、差现象比比皆是,使新课程的实施有名无实。新课程背景下,虽然也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尝试写作教学的变革,但综观全局,不少依然是新瓶装老酒,还是借别人的舌头唱自己的歌。  相似文献   
8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基本模型,进行“模式化”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即以教材中的例题、典型习题、基本图形等为“基本模型”,特别是在几何引辅助线的教学中,用辅助线将求解图形转化成模式的形式,再以模式的结论做支点,达到使问题明朗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8.
89.
人由自然的生物体向社会化人类改变,其标志之一就是民俗文化的创造和融入。民俗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可遁的,它都犹如某种基因,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某种精神的、心理的沉淀和思维定势,并不断演进,成为在民众群体中自行传承的程式化的不成文的规矩,和一种流行的模式化的活世态生活相。  相似文献   
90.
基于对传统课堂模式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等弊端的批判,有人提出“课堂重构”的理念,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深感改革的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改?什么样的课堂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笔者认为应参照新课程的要求,从思想上将以往的“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从“知识至上”转向“生命发展”的需求上来。所谓“生命课堂”即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仅仅是手段,发展生命才是目的。学习过程要为学生的生命的发展服务。课堂不单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更应是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可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学生才是表演的主要演员。在这样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