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4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54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启超于20世纪初撰写的<中国之武士道>,倡导尚武精神,提出恢复中国的武士道.分析认为,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健有为的精神.古代的"侠"正是缺少这种精神而为梁启超所不齿.中国古代"重文绌武"影响了国防建设和人的身体锻炼,但武术却得到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72.
石华毕 《内江科技》2010,31(6):23-23,25
以跆拳道和武术共同之"礼"为研究,认为两者具有内涵的一致性,即礼让、谦让、谦退、恭敬。同时指出跆拳道在实践礼节具有细致,一以贯之的要求,而武术则是淡化与"敷衍"。本文认为两者的"礼"在现代社会就是通过武道的修炼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继而培养习练者的道德修为。  相似文献   
373.
论传统武德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冬华  陶涛 《科技广场》2005,(7):123-126
中国古代武术有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技术、功法,也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武德从它的内涵、传授形式、表现方式等与现代社会的融合等方面进行研究,以阐述其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74.
中华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博大精深、饮誉天下。中华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技法、功法,而且有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武德”。本文试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中华武术德与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5.
针对高校武术课的学生,从探讨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必要性出发,结合笔者的武术教学经验,提出高校的武术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武德的教育,并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武德教育的措施提出笔者的想法。  相似文献   
376.
促进人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核心职能。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对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操和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因此,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利用武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大学人文教育的内容,更为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7.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探讨武德的主要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武术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武德的培养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78.
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本身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理念及教育价值。调查武术课中的武德教育在高校中的运用现状能够使我们更加了解武术武德教育的现状。本研究对5所高校选修武术课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认知水平上,对武术技术碑作偏重较多,对武德及武术礼仪认知较少,未形成合理观念;在课程教学方面,大学武术课对武德教学均有涉及,但未能形成较深的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内容及方式的设计;在自学方面,教师需要增加武术相关理论书藉及网络学习渠道的推荐。  相似文献   
379.
求解“何为武术,武术何为”的元问题,需在文化自觉语境中,由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文武分途而教出发,发现当代武术发展的历史根源以及武术人“锻炼行道,练以成人”的文化实践。研究认为,武术人将动作作为求道对象,不仅将拳区分为4种类型,并探索“改变常人拳,三节四梢微观化透视,时空之练”的求道路径,而且在改造身体时变化了气质,终以“武德和功夫”作为“练以成人”的体现。武术人的“锻炼行道,练以成人”不仅完成其“由社会人而武术人”的成人,而且还以其区别于常人、军人、文人的动作方式,作为文化标识之所在、文化认同之基础。  相似文献   
38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参与幼儿武术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幼儿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进行了辩证的探析。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在幼儿武术教学中实施武德教育,使武德教育反过来促进幼儿武术教学效果,提高武术技术水平,成为当今的重要话题。针对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的武德教育应赋予其特殊的内涵,特殊的内容,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