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乡村中许多带有传统法律文化色彩的民间规范仍组织着社会生活,调整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而在制定法试图重塑乡村社会生活时,“民间法”通过民众显示出对制定法的种种不合作,并显示出前者的力量和功能。文章以一起赡养纠纷为例,探讨我国乡村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32.
对我国当前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以仲裁的优势为切入点,指出其在环境纠纷处理中的可仲裁性,认为建立环境仲裁制度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3.
王运华 《新疆教育》2012,(3):108-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经济社会中的交往日益频繁,由此产生的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刑事纠纷、行政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在处理和解决这种人民内部矛盾过程中,往往通过人民调解、行政执法以及诉讼等程序能够使绝大多数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产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有关职能部门的处理结果也能够欣然接受,其到了既能维护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34.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制度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未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但实践中又具有随意性。因此,需要精巧的程序制度设计保障该制度的健康发展。但在目前的立法背景下,检察机关暂不宜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35.
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近年来在世界司法程序中可迅速有效解决纠纷,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当事人之间的对抗,节约司法资源缓解诉讼延迟的一种新方法.我国在相应的立法上没有完善的多元化解决纠纷的制度,本文基于我国的现状,对多元化解决民事纠纷机制作出分析以及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更好的完善作出奉献.  相似文献   
36.
高岩 《记者摇篮》2012,(1):53-54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加快,以及公民对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地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法制问题的关注也在不断地提升。《正在行动》作为辽宁广播电视台唯一一档法制节目,自2006年开播以来,一直保持辽沈地区每晚9时档收视冠军。本文通过探讨《正在行动》在节目形式、节目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与不足,以此说明地方台法制节目如何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的  相似文献   
37.
发挥社区在化解民事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既是社区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形成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重要内容。但在部分社区的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以人民调解为主导的社区民事纠纷化解机制功能单一,难以妥当应对社区民事纠纷多样性,也难以满足对社区民事纠纷化解机制的多元化需要;因法律对"社区纠纷"缺乏明确的界定,以户籍所在地为主要依据的实践性判断方法,存在回避或排除化解部分社区纠纷,从而消解社区化解民事纠纷功能的根本缺陷;并非科班出身的社区民事纠纷化解人员,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天然不足与信心缺乏,影响了社区民事纠纷化解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建构与社区民事纠纷多样性相适应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正确认识社区化解民事纠纷范围,从制度上解决社区纠纷化解人员的法律知识困惑。  相似文献   
38.
我国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处理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医疗纠纷处理模式的探讨,目的在于权利的保护和利益的平衡,以便从立法、制度上完善更好的处理医疗纠纷,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同时兼顾各方利益,使其更具实践意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9.
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提高了纠纷解决效率,在法理上也有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40.
公安部在规范公安机关慎重介入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方面,曾三令五申,并发布了一个又一个相关的规定。今天发生的绝大部分"以刑代民"的冤假错案,真正的原因既不是立法的疏漏,也不是个别人的认知糊涂,而是明明白白的有法不依和徇私枉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