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4738篇
科学研究   290篇
各国文化   142篇
体育   582篇
综合类   354篇
文化理论   144篇
信息传播   69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688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本文论述了要以“八荣八耻”为价值取象,做好为电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教育工作,加强电大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23.
本文精选了贞观朝谏事29条,对每一谏事所涉及的时间、人名、官职、数量等问题作了详细考订,纠正了旧史记载中的许多讹误,为以后的谏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民俗博物馆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博物馆就是搜集、保管、研究和展览民俗物品的化事业机构。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民俗博物馆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成立了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作为这些机构的学术研讨和信息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弼的身世、学术传承,以及王弼所生活的时代特征,说明青年才俊王弼在魏晋玄学乃至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王弼的传记材料,初步介绍王弼的三个重要哲学问题:(1)有无问题;(2)圣人有情无情问题;(3)“大衍义”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了解王弼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第二部分探讨王弼的重要著作之一《周易略例》,对该书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该书是了解王弼易学的纲领性材料,指明王弼易学的基本特征,并说明王弼对中国易学乃至中国哲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6.
张斌 《群文论苑》2001,(1):46-47
金山是被化部首批命名的现代民间绘画之乡。金山农民画源于生活,她是从民间的印染、刺绣、剪纸、灶壁画等民间艺术中汲取养份,结合现代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用她独到的稚拙的画风表现民事、民俗、民风,她是生活和艺术的最佳结合,从而赢得了世界各国人士的喜爱。  相似文献   
27.
近几年,云南花腰傣以其色彩斑谰、艳丽华贵的妇女服饰、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已引起艺术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元江两岸翠竹掩映、稻香蔗甜的傣乡风光,也受到省内外游客的普遍青睐,花街节姑娘云集、情歌隐约的浪漫情调,更充满神奇邃秘的诱惑,以民族化生态村展现傣家风情的构想,已透出了灿烂的曙光,……这种引人入胜、香溢四方的特色化,正在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28.
高句丽民俗中,男女性关系远不如内地严谨,其后受中原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盛行,但在这一点上还没有大的改变。考其原因,虽有人类社会进化次序的因素,但有一点,史家也不宜忽略:即高句丽的风俗,受到燕地影响很大。中原文化之人东北,也以燕地为主要渠道,而燕地风俗一直是比较淫荡的,高句丽民俗与燕地民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平淡、朴素的乡情旧事,一直是汪曾祺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这种旧时乡事的记叙中,透露着人生世俗的悲剧意识及其批判意趣。他的《陈小手》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30.
《小学生》2005,(2):30-31
人到中年,事业家庭一肩挑,工作上的事,朋友的事,家族的事,没有一天不在忙“事”。只付一个感觉常在——累;只有一个词常用——忙。因了这个缘故,孩子长到8岁,上三年级了,也没顾上问问孩子的学习、学校、同学、老师,更别说带孩子上公园、陪孩子做游戏。记不起来在哪本杂志上看到好像是成龙还是哪个明是的一则故事,有一天,妻子再三叮嘱他去学校接孩子,该明星铭记在心,早早到了儿子的学校门口等,结果,放学了,所有孩子都走光了,也没看到儿子出来,打电话给妻子问,才知道孩子已上了初中,到了另一所学校,而他去的,还是孩子上小学时的学校,看过就看过了,也没有时间去求证故事的真实性,看看自己的情况,也离这个故事讲的情况差不多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