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3篇
  免费   1篇
教育   851篇
科学研究   125篇
各国文化   80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3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韦一凡的中短篇小说注重反映时代精神的变革,将个体生命的喜怒哀乐与宏观历史进程相融合,艺术地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壮乡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同时,描写民族风俗在新时代的变革,批判民族陋习和非人的封建礼教,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在艺术手法方面,善于设置巧妙的情节,节奏明快,富于戏剧性。  相似文献   
192.
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丧葬文化作为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它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中,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较为突出,小乘佛教对傣族、布朗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较为明显,伊斯兰教只对回族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3.
杜迤 《现代语文》2008,(7):143-143
汪曾祺的散文大多是“小叙事”作品。他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作者的散文魅力,在平淡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  相似文献   
194.
鲁迅在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视对于风土人情的表现,在散文中通过杂入地方风俗,来表达文章主题,书写社会感受,突出了民族特色,从而使人物形象具有了独具特色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5.
《说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形音义相统一的语言学作。此书四种义类238个“女”部字,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婚姻风俗习惯、亲属关系及对女性思想认识的变化,因此,《说解字》是研究古代化及汉语言与化的最重要的献。  相似文献   
196.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侗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侗族青年消费风俗也随之呈现出社会化、合理化、多样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7.
对初中生开展礼仪教育十分重要,从建构乡村礼仪风俗文化、开设乡村礼仪文化教育、倡导自我教育这三方面,论述农村初中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98.
作为乡土小说家.阎连科注意以现代文明的眼光审视、批判乡土文明中愚昧落后的一面,表现在创作上.他通过对乡村畸形权力、病态性事、桎梏风俗等方面的描写与剖析,揭示了潜藏于民间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习以为常的不易觉察的国民劣根性,表达了含蓄的批判主题,暗合了自鲁迅以来对国民奴性批判的传统,带有一定的理性启蒙精神,当然.作家在剖析与批判的力度与深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9.
为人们所乐于称道的沈从文作品中的风俗描写其实内部充满了矛盾与紧张。简要梳理进入抗战以后沈从文作品中风俗描写手法的变迁,可见在其背后所隐含的作者之“现代化”理念及城乡关系认知模式方面的诸多矛盾,这些矛盾显示了作者审美理想、社会理想与现实发展之间的种种冲突以及在“现代”观上的进退两难,并成为作者乡土小说创作中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0.
翟华 《神州学人》2007,(2):35-35
老公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实验室的同事都到了男大当婚的年纪,于是乎,走马灯似的,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几个婚礼,对当地风俗民情有了不少的了解,把或简约或豪华的西式婚礼看了个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