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34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初中生辅导》2014,(19):F0002-F0002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使用的一种由青铜铸造的打击乐器,主要用来奏音乐或舞蹈伴奏。铜鼓最开始是作饮器之用(即釜),后来演变为打书乐器,用在歌舞、庆典、祭祀等特殊活动中以及古代用来指挥军队进攻之用。  相似文献   
53.
正封面图片征稿:旨在宏扬初中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开阔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品主要以山水田园风光、减市风光、校园文化活动特写等摄影作品和有思想,有创意的动漫卡通绘画作品。封底图片征稿:主要以广大中学教师的美术绘画作品、民旗民间文化的手工作品和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以及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作品。封二、三图片及文字征稿要求1.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图片  相似文献   
54.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音乐课程建设中彰显出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承德地区高校在积极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价值的同时,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内容的优化和整合,以及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特色化音乐课堂的打造。以期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创新路径的探究,突显出承德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效果。  相似文献   
55.
正本文通过对江南丝竹音乐的地域人文特征、主奏乐器和常用配置乐器的形成、系列化的代表性乐曲以及演奏上的装饰手法来阐述江南丝竹音乐的特点。江南丝竹音乐的地域人文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资源必然会形成与该地域相适应的人文历史。江浙沪历来是我国经济文化最繁荣昌盛的地方,这而太湖则是被誉为镶嵌在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有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媚人的田园风光,汇聚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和乐人。江南丝竹音乐就是在这样好地域人文背景的沐浴滋润下脱颖而出的。江南丝竹音乐的活泼、欢快、明朗、华丽和典雅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江南人  相似文献   
56.
杨丽 《贵州教育》2014,(7):18-19
正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的课程资源,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通过环境创设可以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综合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尽管幼儿园环境创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类幼儿园也把环境创设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但幼儿园环境创设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一、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物质,轻精神,片面强调环境的物质特征。幼儿园环境既包括物的要素,也包括人的要素。  相似文献   
57.
中学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教育导刊》2003,(8):76-77
本从以关激情、以近引趣、以赛创关等三个方面阐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58.
寒地黑土民族民间文化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寒地黑土文化是绥化地区土生土长的地域特征极其明显的北方文化,绥化的寒地黑土特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和外来强势文化对本来一直处于弱势文化地位的民族民间文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大危机。寒地黑土文化也面临着失传、濒危的重大危机。因此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9.
由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整体权益上具有公权性质,因而,政府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肩负着最主要的责任,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要保护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仅依靠政府之力并不足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政府以外的其他群体、组织乃至个人的理解、合作、支持、配合、参与、协助、援助、督促等都是必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地将公众参与确立为其基本原则之一。本文从公众参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法理基础入手,探讨了该原则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环节、行政执法环节、监督和救济环节中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0.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问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