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2195篇
科学研究   106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202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1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周伟 《化学教学》2003,(7):17-18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分别是常见的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所以实验中遇到要吸除二氧化碳气体时,很自然会想到选用生石灰.  相似文献   
32.
气体传感器在环境检测、火灾与安全报警系统以及食品化工中具有广泛应用。分析了吸收式气体传感器的工作数学模型与光电检测电路的结构特点,探讨了提高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分辨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推导了能谱为ε=aps的n维理想气体的量子态密度,内能和压强的关系,并给出了n维完全简并、低温强简并理想费米气体的化学势、内能、简并压等热力学量的普遍表达式,通过分析比较得出T趋近于0时,低温强简并各热力学量过渡到完全简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4.
集气装置选择的原则是根据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密度以及气体的毒性等一方法有二种:排气法和排液法。排气法常用向上、向下排空气法,排液法最常见的是排水法。而实际上,根据需要,可将“气”、“液”进行替换.选择其它气体或液体进行收集。  相似文献   
35.
张军 《化学教学》2001,(5):43-44
H2 、CO、CH4 和H2 S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火焰的颜色均为淡蓝色或蓝色 ,但教师在用尖嘴玻璃管演示时发现 :玻璃中的钠离子只对H2 燃烧焰产生干扰。对此 ,笔者提出如下看法 ,供同行讨论。气体燃烧焰色决定于它的发射光谱。在一般燃烧温度 (<4 0 0 0K)下 ,气体分子发生  相似文献   
36.
37.
1.试题 如图,在标准状况下,光滑水平面上卧放一质量为M=19kg的导热圆筒形气缸,内径为10cm,在气缸内放一团混有酵母菌的湿面团.质量为m=1kg的活塞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且不漏气,封闭的气体中无氧气存在.开始时活塞与缸底的距离为10cm,经较长时间后,发现活塞与缸底的距离变为20cm(湿面团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  相似文献   
38.
利用二乙酰基二氢二甲基吡啶(DDL)在412nm处具有最大吸光度,运用汉茨(Hantzsch)反应对甲醛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特性,采用气体分析法测定样品中甲醛的含量进而分析新装修后居室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气体分析法是一种快速便捷的测定新装修后居室的甲醛含量的方法,其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39.
题型示例一:钠宫计算问题[例1]加热NH4HCO3固体,使产物维持气体。  相似文献   
40.
史长青 《物理教师》2002,23(8):4-5,7
21世纪国家间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 ,对各学科的发展及其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如何设置研究性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 ,造就新型人才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形成观点的学习方式 .通过个体或群体的学习活动 ,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形成探究品格的活动 .它的主要特征应是 :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规律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掌握科学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