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教育   1337篇
科学研究   950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孟凡生  赵艳 《科学学研究》2023,(10):1789-1799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工业智能化指标,实证检验了工业智能化与碳生产率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显著提高了碳生产率,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主要是通过多元化集聚间接提高碳生产率,由于产业集聚生命周期的存在,工业智能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后减”的非线性特征。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不仅可以提高本地的碳生产率,还可以提高邻近地区的碳生产率,有助于形成地区间绿色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资源依赖、工业化水平高、环境规制强度低的地区,工业智能化提高碳生产率的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为提高碳生产率进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也为政府部门积极谋划区域工业智能化战略布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12.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首要动力,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阵痛期等“四期叠加”阶段,有必要深入探析绿色技术创新的碳解锁路径。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以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市(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和西藏)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测度各地区碳锁定水平,并基于经济结构调整视角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碳解锁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要素结构优化机制以及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碳解锁效应,且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未拥有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地区对碳锁定的抑制作用更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绿色技术创新促降碳锁定的有效机制,要素结构优化则起到遮掩效应;正式环境规制能够显著调节要素结构对碳锁定的中介作用,使其发挥积极的碳解锁效应;环境规制并非所有结构优化机制促降碳锁定的有效调节手段,正式环境规制有利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高效化和要素结构对碳锁定的促降作用,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提升“双碳”目标下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碳解锁效应的认识,同时为地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913.
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引发的气候变化在本质上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需制定共同战略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目标以协同应对气候暖化趋势。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以新发展理念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中国高度重视碳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在“双碳”战略约束下,以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碳排放的“双碳”实践正式开启。气候变化通过生物圈的相互依存得以威胁整个粮食安全体系,极端天气所造成的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凸显农业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以及采取行动减少农业碳排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农业领域的碳减排既要兼顾经济效益,又要做到精准管理,更应确保粮食安全。因此,改良和优化农业与气候关系,积极构建中国特色食物安全体系,培育“抗压强”“亩产高”的新型农作物品种,对加快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4.
鉴于全球生态问题源起的世界性、影响的外溢性以及应对的联动性,加上当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前途命运的紧密相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必须放到一个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视野下予以谋划和推进。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诸多的内外风险和挑战,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了紧密的逻辑关联。全球气候变化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最大的外部约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需要全球层面上气候治理的协同推进,落实“双碳”目标成为协同两者的关键行动。基于此,中国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15.
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给体育赛事包括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严峻挑战。由于奥林匹克运动既影响环境变化又受环境变化影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奥委会”)在过去30年来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走向可持续发展。但因一直信守国际体育自治原则,国际奥委会并未准确定位自身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角色,致使奥林匹克运动在追求可持续发展方面成效并不突出。而且,随着“双碳”时代的来临,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又被添加新的要求。鉴于气候变化既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直接影响,又带来间接影响,国际奥委会应考虑把自身从国际环境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升级为负有环保责任的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并引入各国国内环境治理工具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追求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16.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产业革命和能源革命相融并进,相对处于高碳发展水平的体育旅游相关产业面临着绿色低碳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在“双碳”赋能下绿色可持续发展、低碳文化、碳汇补偿驱动着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重构。其现实发展向度从理念转向,发挥驱动作用;模式转向,持续推进低碳发展模式;目标转向,匹配体育强国形象进行赋能。进而构建持续高效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健全多元的市场交易机制、刚柔兼施的多元化规制机制来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所以,应强化政策引导,建立低碳产业结构体系;增强产业引领,满足发展价值诉求;突出技术创新,驱动内生发展动力;完善制度设计,优化发展环境;战略协同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赋能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917.
王凯  苏杭  郑铭芥 《新体育》2023,(24):14-16
有着悠久历史的马拉松运动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受到人们的青睐,“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对马拉松赛事提出了更加绿色低碳的要求。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综述、逻辑分析与对比的研究方法,发现马拉松赛事在硬件装备换新、清洁能源使用、赛段管理及赛前预防与赛后碳中和等方面的低碳化研究已相对深入,但对于赛程中赛场碳的时空分布研究较少,这极大的限制了赛程中原位碳中和的精准实施。由此提出通过智能计算模型获得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的碳管理框架设想,进一步阐述了该框架的机遇和挑战,希望能为绿色马拉松的赛事举办、赛场安排及体育赛事精准化碳管理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18.
919.
920.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能源利用过程碳减排途径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梳理总结山东省在CCUS政策和标准、示范项目建设、创新平台和人才及专利方面的现状,分析当前山东发展CCUS的优势和问题,提出完善CCUS政策支持与标准规范体系、加大CCUS示范项目支持力度、培育创新主体等战略力量、加强技术攻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