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0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邢台学院学报》2020,(2):35-40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收录了元明清时期越南来华使臣的汉文著作,其中咏豫让诗十二首,均为清朝年间越南使者所作。越南使臣经过河北邢台豫让桥,有感而发,赞美豫让"士为知己者死"的气节,感叹历史已经远去,但豫让的忠义精神仍存。从异国眼光看豫让,是豫让研究资料的一大补充。  相似文献   
32.
刘智是清初著名的回族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其译著数量大、方面广、富哲理,然流传于世且为人们所熟知的尚不足十种。究其原因,一是清政府对伊斯兰教采取岐视和诋毁政策,限制回族学人所著伊斯兰教汉文书籍的刊刻;二是回族自身不向教外人士传教的保守思想。但因一些不畏艰险的教内外热心人士的努力,这位回族译著大师的汉文译著毕竟还有一些得以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33.
唐宋时期,活跃于中国长安、洛阳、广州、泉州等繁华都会的回族先民,在时代、环境氛围的影响下,积极从事汉文文学创作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族先民的汉文文学活动,既根植于伊斯兰文化,又纵 身于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一种新颖的美学风貌。它不仅对后来的回族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传统文学创作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4.
《滨州学院学报》2018,(5):46-50
《彰善感义录》是朝鲜朝作家赵圣期创作的一部章回体小说,在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品以宣扬忠、孝、节、义等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具有较明显的传道、劝世意图。作品中诸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小说的创作主旨都打上了儒家伦理文化的烙印。对《彰善感义录》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做专门的探讨与研究,并结合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其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竹取物語·龙首明珠>中的求婚难题是使用典故编写成的,倘若没有吸收汉文典籍,是难以编出这一作品的.对于日本文学来说,汉文典籍的利用确实占据重要的位置,是日本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模式.但是这一利用并非只是模仿,可以说是为了创造出独特的民族文学所要经过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36.
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编译了不少地理学汉文西书,对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编译过程中始终不忘其传教士的本色,将这些西书不同程度地赋予天主教化色彩,以使目标读者,即居于中国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通过西学的“自然真理”迈向宗教神学的“启示真理”。  相似文献   
37.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蒙古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文学、历史学、文化艺术以及地理、体育交文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本刊重点刊发中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蒙古学、区域民族经济研究、心理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有国家和省(市、自治区)基金资助项目的稿件优先刊用。  相似文献   
38.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蒙古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文学、历史学、文化艺术以及地理、体育交叉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本刊重点刊发中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蒙古学、区域民族经济研究、心理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有国家和省(市、自治区)基金资助项目的稿件优先刊用。  相似文献   
39.
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在继承汉文本占卜模式的基础上,又从适应吐蕃传统信仰、凸显族群本位的取向出发,对汉文本进行了改编。此过程发生于吐蕃统治时期的可能性绝大。受苯教向敦煌地区渗透的影响,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呈现出强烈的苯教色彩。但在敦煌苯教深受佛教排挤以及佛教对苯教文化有所融摄的背景下,流寓敦煌的吐蕃苯教师、敦煌佛教僧人均有可能成为藏文本的创编者与使用者。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兼具汉族数术文化与吐蕃宗教习俗的多元特质,从一个侧面上映现了吐蕃时期敦煌社会不同族群、宗教间对立与融汇交错互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40.
作为汉诗日译的主要形式,汉文训读法是否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翻译?本文站在现代翻译学的立场,就汉文训读法的汉字配读、句法结构转换、诗歌翻译的意象再现等问题,来重新审视汉文训读法的局限性与问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