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3830篇
科学研究   700篇
各国文化   466篇
体育   868篇
综合类   539篇
文化理论   133篇
信息传播   384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1522篇
  2013年   1294篇
  2012年   1614篇
  2011年   1671篇
  2010年   1491篇
  2009年   1455篇
  2008年   1785篇
  2007年   1303篇
  2006年   981篇
  2005年   809篇
  2004年   786篇
  2003年   800篇
  2002年   724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01.
耐心等待厚积薄发 "钳子王"李德顺作为邵东县的民营企业家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已经非常有名气了,特别是整个九十年代,省、市、县各级新闻单位都曾多次报道过他,正反两方面的报道都有。特别是1995年他因假冒别人的商标被县检察院抓起来的消息曾经轰动一时。 1996年,当时的邵阳市委书记周本顺提出了"邵阳要走温州之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经济工作思路。当时的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陆曼玲带着十个专门创作组前往浙江拍摄制作了总长度120分钟、共12集的大型电视系列片《温州之路》,笔者有幸成为摄制组成员之一并担任撰稿,此片获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902.
父亲写《四世同堂》的日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济 《重庆教育》2003,(2):43-44
  相似文献   
903.
影视片拍摄中的即兴创作带有普遍意义,本文从文学电视片这一角度切入,并结合拍摄实例,说明拍摄过程不是被动对文学脚本的完成,不是按图索驥,而是一个鲜活、生动的过程,是文学电视创作中的必要一环.  相似文献   
904.
根据目前的素描教学状况 ,阶段性的学习 ,创作的思维是关键 ,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05.
本通过分析广告与市场化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广告为市场化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906.
论科学编辑的“再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科学编辑的“再创作”熊家国武汉科学编辑作为一种职业,早已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甚至称誉很高[1]。但对编辑活动的社会创造性的认识,就不那么简单了。从作者原稿到完美的出版用稿这一过程中,以编辑的“再创作”为例,即使编辑界的认识也不很一致。这是对某种合理...  相似文献   
907.
标题创作,不但是立睛的艺术,更是沟通的艺术,能变未知、抽象、感性、复杂,深奥为已知,形象、理性、简炼、通俗。标题创作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新领域,其中的思维方法研究更是有待深入的一个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908.
风景装饰画在大学艺术类专业的设计类课程中,是继绘画基础课后开设的一门课程。开设好这门课程,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其他装饰绘画中。本文从欣赏、素材搜集、积累、创意三个方面,提出风景装饰画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9.
静物,是油画艺术的一种基础和一种极有魅力的语言形式.传统静物画体现的作用就是愉悦人们的审美眼光,装点人们的物质生活.现当代的静物画已拓宽了它的内涵及外延,赋予了一定的历史性、社会性,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自我意识.静物成了作者传达自身的情感和意识、观念的一种载体,一种"文本".  相似文献   
910.
浅议有关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一般读者对郭沫若评价不高,而"专业阅读"却甚表称许,形成两极阅读现象.本文指出两极阅读的偏误,提出对《女神》等时代性很强,而今比较隔膜的经典作品,阅读时应尽量将直观感受、设身处地与名理分析三者结合,以摸索和感触当年由作品-读者互动互涉而形成的"阅读场",从而达到比较有历史感的评价.文中分析郭沫若文艺型的人物心理特征,及其"多变"的原因,认为郭沫若毕竟是一位真实的诗人,对其天才与凡庸都应有同情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