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3篇
教育   819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1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全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科学主义思潮便以高度发达的科学与技术为基础,本文从科学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了科学主义思潮在西方理论界和中国理论界的表现,得出不仅要强调科学的重要性,更要追求科学精神,也就是说,不仅要求真,而且强调求善、求美。  相似文献   
82.
官员是必须读书的群体。从政的职业特质,要求领导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这不仅因为公共行政、公共决策的基础是经验和知识,不仅因为治国理政需要知识,更因为知识本身是一种美德,我们的人格行为需要书香来涵养。  相似文献   
83.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先哲长期实践和不断思考中形成的精华,道家思想自出现便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管是修身养性还是治国理念无不受传统道家思想的影  相似文献   
84.
法治思想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法家的主要主张在于其对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中华法系”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的钱颖一教授在阐述社会经济发展时,曾把法治分为了“以法治国”和“依法治国”。主要分析了古代法家的以政治为目的,为政权服务的法治思想与现代社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区别。在我国.如何借鉴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进行现今的民主法治建设,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从"民有经产,顺民牧民""士农工商,协调发展""朝有经臣,君臣相亲""以法治国,礼法并举""尊王攘夷,一匡天下"5个方面归结《管子》和谐治国的具体方略。尽管这些措施都是属于"民本"范畴,仍可作为今日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6.
幼儿园管理工作关乎园所各部门的正常运转,也与保教质量息息相关,管理的高效和活力是幼儿园管理者共同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我认为,幼儿园的管理与治党理政的道理是相通的,绝不能只靠几个管理干部的单打独斗,而是要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87.
在中国古代社会,“清”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对官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也是官员群体的自期与自戒。面向官员群体的官箴书对此有较为集中的反映,特别以清代官箴书“清者大节”思想最为突出。“清者大节”是清代官箴书中对“清”这一道德操守的高度概括,由清心寡欲、清廉俭朴、清正廉明等内容构成,分别与官员的精神追求、生活准则、施政规范相对应。在历史上,官箴书“清者大节”思想作为当时政治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挥了帮助提高官员道德素养、规约司法审判、参与塑造循吏、因应清官崇拜等作用。  相似文献   
88.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政党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的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凝聚宪法共识,树立法律权威的根本,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石。  相似文献   
89.
“治国之道,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该语出自被称为“贵州教育科举之父”的明代进士、思南人田秋。先贤的引领及其历朝历代有识之士兴学育人的薪火相接,使地处乌江中游的“黔中郡首”——思南的教育一路辉煌而长盛不衰、持续发展,成了影响遐迩、名冠黔中的金色名片。  相似文献   
90.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列并举,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不仅是一种新的提法、一种新的表述,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成熟与完善。这种成熟、完善的治国理念,必将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和谐幸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