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1366篇
科学研究   130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116篇
综合类   96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16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乡村人类学》一书之于人类学学者,好比星辰之于迷路的人。它不仅为人类学田野调查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例数了审视乡村社会的研究方法。该书遵循了人类学“以人为本,回归到人”的理念。从宏观上看,它为乡村人类学田野调查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视野,把中国乡村社会视为一个整体,使得人类学者对乡村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从微观上看,它将中国乡村分为几个元素,详尽地透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发展和未来归属,为人类学学者的乡村社会分析提供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992.
孔祥宇 《东南传播》2021,(11):77-79
作为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影视人类学一直着眼于记录和呈现人类学原理,"影视"在其中仅被视作工具,长期未得到学术层面的正名.而作为影视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随着影视学学科的日益成熟、影视学学术的日趋繁荣和影视学教育的日渐完善,影视人类学的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影视学的视角重审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变局,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充足的合理性,更适应了新全球化趋势、新文科背景和国家新需求.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分析了19—20世纪以来中国器物在伦敦科学博物馆与展览空间中的角色,包括来自亨利·威尔康姆(Henry Wellcome)的中国医药收藏,以及1938年梅乐和爵士(Frederick Maze)策划的中国帆船展览。本文认为伦敦科学博物馆对于中国器物有着“人类学式”的收藏观,其兴趣往往在于保存那些在机械的冲击下快要消失的传统工艺,这一点与民族志博物馆的思想与实践类似。探索人类学和民族志博物馆的收藏史,对于理解中国“科学器物”在西方博物馆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也可以窥见在19—20世纪以来知识与物质文化的全球流通中,不同文化体系中对于科学器物理解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94.
"实践民族学"是在当代中国背景下,以实践的视角"再写"民族学与人类学,即重新"盘点"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历史与现状、定位与构成、需求及发展趋势,勾勒一个以应用、实践为目标的相对整合的民族学学科体系。民族学、人类学的整合及本土化过程,必须在应用和实践中实现,且打破"田野"框架,超越传统的范畴,拓展学科领域。民族学或人类学是一个包括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来自田野,回到田野;在于实践,源于实践。  相似文献   
995.
《新闻界》2021,(4):62-72
随着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场域,并且成为了传播学和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不过,传统以微观观察以及社区研究见长的田野调查是否适用于当前的互联网研究?虚拟民族志是否能够对互联网进行有效研究?这些问题亟待回答。本文通过梳理田野调查的历史演进,对比互联网发展现状,指出了传统田野调查以及虚拟民族志研究方法在互联网研究中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线索民族志",这种研究方法突破了静态的定点观察方式,转向围绕人或者物的行动轨迹及其生发的各类现象进行探究,从而超越了对点的理解,实现对线和面的整体把握。这就要求研究过程中必须将人或物放置在更为宏大的背景中考察,形成一种动态开放的研究新视角。本文结合互联网研究特点,指出了线索民族志在以问题为导向的互联网传播研究、以事件为中心的互联网传播研究、以过程为核心的互联网传播研究中的可能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现有关于侗族传统民居的研究缺乏整体提炼的缺憾,借鉴社会空间理论和实践理论等观点,从象征人类学的视角,系统阐释侗族传统民居的象征内涵。研究发现,侗族传统民居很好地吻合了列斐伏尔的空间演进脉络,是实践基础上的一个表征空间。在侗族传统民居空间意义的形成上,仪式实践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此外,亲属实践、符号实践和秩序实践也有着积极的贡献。综合而言,民居表征的意义最终指向侗族传统文化中自然观、空间观、时间观等多维观念意象,并藉由与民居建造和使用上的宗教—巫术仪式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侗族的整体幸福观念表达图式。  相似文献   
997.
导演梁碧波的纪录片《三节草》拍摄于1998年,至今已获得国内外各种大奖和好评。作为一部经典的纪录片,其情节感人且发人深思,文章试以人类学的新兴学科——影视人类学视角赏析该影片,从中体验影视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反思影片揭露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98.
《格萨尔》和《摩诃婆罗多》作为世界知名的史诗,虽然思想内容迥异,传播流变不同,但在文学与文学人类学维度的观照下,当二者作为文学作品以及“民族志诗学”、“人类学诗学”文本时,它们有着诸多可供比较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999.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人类学界围绕历史与社会结构、游牧体系、牧民定居和社会文化变迁四个主题对哈萨克族展开了持续的、多层次的研究.以这四个主题为线索,通过文献分析呈现国内哈萨克族人类学研究的进程与现状.最后,结合当代人类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反思现有研究在层次、视野和深度上的不足指出,在研究层次上,应克服各自为政的弊端;在研究视野上,应致力于当代牧区发展的焦点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深度上,应努力构建具有解释力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00.
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心理人类学将文化与族群人格关涉起来,为学界探讨族群的文化心理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拓展了"文化与人格学派"的研究视野。本文拟将心理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应用于中国人的理想人格研究,其目的在于为新时期以德治国、文化强国寻找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