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46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中,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此《意见》的出台,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提供了管  相似文献   
112.
缺乏言语行为分类体系及其构造方法论,已经成为国内言语行为自动化分析研究的一个主要障碍。以信息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提出言语行为分类体系的设计需求,并以流程为人造物的观点,研究设计出一个包含5个关键步骤的迭代流程来满足设计需求。进一步以该方法论为指导,以E-learning环境语料为案例,提出一个适合在线问答研讨的言语行为分类体系,并验证该体系的辨别能力和泛化能力。E-learning语料环境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言语行为分类体系构造方法论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3.
淘宝体原自网店客服,他们称客户为"亲",以"亲"字的频繁使用为关键词。文章为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淘宝体"亲"字进行研究,提出了淘宝体中"亲"字背后的语言学现象,即语义广义化、称谓泛化、社会语用功能。认为恰当的运用称呼语"亲"会拉近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不分语境的滥用和推而广之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14.
由于文化差异,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注意到汉语称谓语的问题,但各种教材对此并没有适当的材料或解释,留学生所学和生活中所见并不符合,因此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汉语称谓语及其语用特点作简要总结,以期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5.
近年来个体量词的语义泛化现象大量涌现,新兴的量名结构扩大了个体量词的称量范围。考察发现,个体量词的语义范畴是围绕原型构建的,范畴边界的模糊性是其语义泛化的前提,称量对象由范畴典型成员向非典型成员扩展是泛化的途径,人们头脑中对该量词理想认知模式的共享是泛化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16.
本文通过收集越南、缅甸留学生的若干篇论文作为本文的语料,对结构助词“的”的偏误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并且运用学过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总结其偏误的成因.研究认为遗漏主要是由于回避策略和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而误加、误代主要是由于目的语的过度泛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7.
中国社会审美泛化现象日益明显,给电视娱乐节目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审美泛化的语境下,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在展现美、传播美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节目功能,在引导观众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和引导受众的审美趣味,从而实现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8.
范畴的泛化是意境在当下审美活动中重新确立审美价值的重要路径。其实,意境范畴的发展史就是它的"泛化"史,这是一个将审美经验不断拓展到新的审美活动中的过程。古典语境下,意境范畴的发展是由古典诗学泛化至古典美学的过程。现代语境下,意境范畴则从民族美学泛化为美学原理的范畴。由此,意境范畴在现代审美活动的有效性才能够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19.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多样的,主题班会是其中有效的途径之一。结合对高校主题班会的认识,从主题班会的定位、主体、对象、召开的时机和场合以及高校教师的参与提出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0.
禁止媒体审判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但媒体审判有其自身的真实含义。在我国,对媒体审判问题的认识出现明显泛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将媒体对司法案件的正常舆论反应泛化为媒体审判;将正当舆论监督特别是对司法机关的舆论监督泛化为媒体审判;将民意对案件的正常表达泛化为媒体审判;将媒体侵权泛化为媒体审判。本文认为,解决媒体审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司法改革,坚持法院审判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防范和消解媒体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