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0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正我们常常忽视小数点的作用,认为它在数字中可有可无,放哪里都行,可是在要求极其精确的飞船地面故障排查中,哪怕忽视一个小数点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经过一昼夜的飞行,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此刻,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在收看宇宙飞船的返航实况转播。飞船顺利  相似文献   
82.
自然意象,是洛夫诗歌中出现次数最多且最具诗人匠心的意象。在众多的自然意象中,月意象和雪意象是洛夫着力塑造的两类意象。它们融古典情思与现代诗歌技巧于一体,是诗人人生观与创作观的体现。不同创作时期,洛夫诗中的自然意象的选择与表现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别,这是诗人创作理念调整,也是其思想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3.
朱茜 《网球》2011,(3):76-79
他舞动球拍,像在变魔术也像是杂耍;他球路神出鬼没,不像是歪门邪道,但也绝非正统;关于他的未来,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人给过预言;人们相信,他在本届澳网的爆冷仅仅是一个开始,还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84.
朱岩 《档案时空》2003,(9):42-43
1945年1月30日,以马里涅斯科少校为艇长的“5-13”号潜艇击沉一艘德国海轮,使6千多名德国官兵葬身海底,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大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法西斯德国宣称被击沉的是一艘没有任何军事装备的民用货轮,其乘员也全是妇女、儿童和伤病员,谴责制造这一事件的苏联海军是暴徒和刽子手。当时的前苏联领导人竟然也相信了法西斯德国的说法,因此拒绝授予马里涅斯科少校英雄称号。马里涅斯科因患胃癌和喉癌于1963年在列宁格勒去世,他去世时一贫如洗,穷困潦倒。那么马里涅斯科击沉的究竟是不是一艘民用船只呢?先简要介绍一下马里涅斯科的作战经历…  相似文献   
85.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巴扎洛夫这个“新人”(指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86.
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小说《变色龙》时,总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这条变色龙为突破口。进而通过他的多变行为挖掘文章主题。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发现.从小狗入手,也可以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那狗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87.
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动作、语言等的分析,把握其"变色龙"的形象特点。2.学会正确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法,并对典型人物进行刻画。3.结合社会背景,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运用夸张、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以达到讽刺效果。2.学会从情节、人物、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小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88.
品读微米是极小的长度单位,诺贝尔奖是极大的荣誉,文中那位博士生仅仅因为几微米就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如果他能坚持,如果他能再试一次,那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局?只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科学研究需要的是恒心与毅力,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精神,一个心浮气躁的人,成功又怎会青睐于他?  相似文献   
89.
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类解说 小说是什么?这好像不是问题,我们的文学批评家们早有定义: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述作品;但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小说家的创作流变一直在进行,批评家对于小说的探索和认识永远没有止境.  相似文献   
90.
邱窝 《华章》2011,(6):54-54
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都是19世纪俄国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两人的友谊曾经持续了一生,但他们之间却曾因为屠格涅夫的馈族之豸谚和《前夜》而发生过一次剧烈的冲突,甚至险些决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