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经《郑州晚报》报道后引起全国及海外华人强烈反响.在报道洪战辉事迹的基础上,《郑州晚报》又联合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国内主流门户网站,经过一系列的策划、联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新闻冲击波.  相似文献   
112.
刘云  沈林 《科研管理》2001,22(4):115-125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积极开发利用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专家智力资源已成为政府和地方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较全面地分析了国家各有关职能部门实施海外人才专项计划的情况,以及主要沿海城市吸引海外人才的重要举错,揭示了我国在开发利用海外人才资源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并提出了系统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3.
在为少数或弱势群体争取文化和政治权力的斗争中,在构建一种更加宽容多元的文化结构中,“承认的政治”和“少数话语”两种理论立场和论述策略存在对话、互补和辩证的空间。对于弱势/少数族裔文学而言,认同与承认无疑是一场永恒持续的奋斗。实现多元族群、多元文化之间真正的宽容、多元、平等和相互承认,人文知识分子需要更积极的文化参与和政治参与,需要进行不断的“文化抗争”和“文化协商”。海外华人文学的历史即是一部华裔知识分子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展开“文化抗争”和“文化协商”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4.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虽然海天远隔,但积极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积极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5.
吉林省外国专家局在积极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中,注意重点引进海外华人智力,把海外华人专家学作为引进国外智力的重要载体和工作对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全省的工农业生产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为推动本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6.
现今,华文新媒体逐渐成为海外华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深远地改变了海外华人社区的文化与经济结构。华文新媒体作为华人社区的文化传播机制的组成部分,强化华人的文化身份认知与确认,发展与主流社会平行的社区。然而,华文新媒体对文化圈层的推动作用,形成内生性社会网络与平行社区,虽然能为华人提供文化与心理安全空间,但是却形成了与主流社会相隔的文化边界,即华人缺乏向主流社会进行文化适应的动力与热情,不仅不利于华人形象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长期发展与自我创新。拆除文化藩篱,促进文化互动,生产文化交流的优质内容,祛魅中华文化,实现文化的双向流动,是推动华人社区过度平行化的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何为“中国文化元素”?简单说,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20.
海外华人学者以一定的时空距离来整体观照现代汉诗,能自觉从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阐释现代汉诗文本,但也囿于隔膜、资料匮乏甚至偏见,形成有意或无意的遮蔽,洞见与不见并存。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中国大陆学者固然为研究的重要力量,但也不能忽视海外学者尤其是海外华人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所谓“整体性研究”,应该包括作为研究主体的整体性和作为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此举旨在打通近代、现代、当代的时间分野,打破大陆、台港及海外等空间区隔,践行跨文化、跨学科、跨语际的跨界思维,追求一种融通中西古今视野的整体性研究。在全球学术互动协作背景下,学界需要整合海内外多方资源,才能够有效推进作为研究对象和主体的百年现代汉诗之整体性研究,促进跨地域“中国现代诗学”的形塑与建构,为“华语语系文学”提供重要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