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邵燕祥 《教育文汇》2004,(10):47-48
曾昭奋先生的《清华园随笔》是一本感慨的书。其中,核心的是从1994到2003这10年间,逐年为清华校庆写的10篇文章。无异于带着读者在清华园里走了一遭。  相似文献   
72.
尹颖尧  王斌 《大学生》2014,(9):26-27
正把清华大学两大团体——体育队和艺术团统统收入自己的囊中。这一点就足已让韩天成为清华人眼中的"大神",因为体育队和艺术团分别代表着清华体育和文艺的最高水准,同时加入其中的清华学子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73.
严平西、陈进权编著(《清华大学与清华园邮局百年记忆》一书中,运用大量旧时封片,生动展现了清华的百年邮事,惠人邮识。同时由于《汤定字与三个女性的故事》(以下简称《汤事》,原著载第167-178页)等篇章的撰写,更平添趣味。原文按“苏州谢小姐、林天智、程天赋”三小节分而述之,梗概如下:  相似文献   
74.
小卫 《出版参考》2010,(11):38-38
郑秀,清华大学法律系学生。她出身名门,父亲郑晓云是国民党元老之一.曾任国民党最高检察院总检察长。郑秀就读于教会学校,较多地接触过西方文化,性格倔强独立,谈吐不凡,再加上她气质高雅,容貌秀丽,是很多男士倾慕的对象。曹禺,原名万家宝,当时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与后来蜚声文坛的钱钟书是同班同学。  相似文献   
75.
已知的史料显示,朱自清至少扭过两次秧歌,都是在复员后的北平清华园,一次在1947年10月24日晚,一次在1948年1月1日晚。  相似文献   
76.
父亲的辫子 父亲的辫子,是大家所争论不休的。清华园中,有两个人只要一看到背影,就知道他是谁:一个当然是父亲,辫子是他最好的标志;另一个是梁启超,他的两边肩膀,似乎略有高低,也许是曾割去—个肾脏的缘故。  相似文献   
77.
今年春节,家居喜迁清华园,我整理旧物,那2000多篇发表的文章,“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1984年)、“全国优秀教师”(1989年)、“江苏省首批名教师”(1999年)的证书、奖章,虽都激起了我“莺歌燕舞”、“潺潺流水”的喜悦感,但更多的却是使我涌起“过了黄洋界,险处更须看”的求索欲望。四十春秋过去,弹指一挥间。重读毛泽东那形象与哲理辉映的《水调歌头》,引发了我对四十年从教之路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78.
1927年的一个夏夜,朱自清先生为排遣心中的“不宁静”,独自漫步在清华园的月下荷塘边。把“淡淡的喜悦”和“隐隐的哀愁”融入优美的景物中,由此诞生的《荷塘月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名篇,也一直作为中学语文教科书选用的范文。这篇文章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描写荷塘月色的景象,  相似文献   
79.
赵泓 《新闻与写作》2005,(10):16-16
《转型中的新闻学》一书印出来后,我时不时地将它拿在手头掂量掂量.这部沉甸甸的著作记录了李希光教授自1999年离开新华社记者岗位进入清华园以来几乎全部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80.
七·七事变后,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当天下午三时,日军铁蹄踏入清华园,在校内穿行而过.8月中旬,清华奉政府教育当局之命南迁,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1月1日开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