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陕北音乐是陕北区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因饱含浓厚的黄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陕北音乐既传承了黄河中上游文明的精髓,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的精华,是我国民俗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一书以“区域”“民俗”和“音乐”为出发点,以区域民俗为研究基础点,对陕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分布、文化构建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该书作者通过运用较大篇幅和较多案例来论述陕北音乐文化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分布情况等内容,对陕北音乐文化中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影响的民俗、信仰和方言基础等进行了综合性论证。另外,该书在写作范式和写作立意方面均超越了同类文化研究理论,确立了独特的陕北音乐文化理论研究方向,为我国区域民俗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2.
一 中原农耕化的内涵,早已熟稔于人们的心脑,而“草原化”,却还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概念。奎曾在《草原化与草原学》中的论述或可作为一家之言:“当我们阐述草原化时,指的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历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带有骑马民族特点和草原生活特色的多民族化。”“其内容是以草原和草原主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观察、感知和认识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和现象,并通过特定的化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3.
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发达的工艺文化,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诞生,创造了游牧式的文化内涵,成为草原文化的核心所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工艺文化为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区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特征,诸民族先后继承与创新,对现今草原民族的工艺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许多工艺文化的内涵都失去了原有的性质,甚至处于消失和濒危的状态,需要建立长效的机制来抢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4.
张景明教授所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以北方游牧民族食生产和食生活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填补了饮食文化领域专题研究的空白。饮食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涉及到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领域,从其内涵可以了解到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涵盖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以民族学的视野,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生态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5.
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的辉煌史,都有他们的英雄传奇,风水轮流转,兴衰不无凭,任何种族优越感都是荒谬的,过分强烈的民族主义都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136.
最后的羌族     
今天的题目是最后的羌族,这个题目有点飘渺,有点诗意,甚至还有点悲怆。拿到这个题目之后,我说未尝不可,但好像给人感觉希望小了一点。但就羌族这个民族本身来说,确实包含了一个最后这样的意境。羌族在今天的56个民族里面也是属于偏小的民族,只有30万人,而且这30万人很多是近十年,尤其是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后突然机械性增长  相似文献   
137.
畎夷非犬戎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治中 《六安师专学报》1999,15(3):26-31,66
畎夷的故乡在大别山区,以五色犬为图谱,农耕为主,是苗、瑶、畲等族的祖先。犬戎起源于内蒙古与晋、冀交界地区,以白犬为图腾,是匈奴及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祖先。畎夷的祖先是三苗,舜时辗转迁到三危,夏末又“回流”Qian陇,与犬戎等融合,于是造成古今史家记术的种种混淆。  相似文献   
138.
到内蒙古草原旅行,在道路两旁的高岗、山坡上,常常可以看见金字塔形的大石堆,石堆上插有许多树枝,它就是蒙古人所称的敖包。如果在七、八月牧草最繁茂的季节到这里旅行,可能还会遇到牧民祭祀敖包。牧民向敖包敬献牛羊肉、马奶酒,焚香膜拜,  相似文献   
139.
漫话茹姓     
任崇岳 《寻根》2016,(4):115-118
正茹姓是百家姓中的小姓,全国只有11.9万多人,文献资料不多,研究姓氏的学者也鲜有提及。茹姓是怎么来的,其族源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得知,茹姓来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柔然族5世纪到6世纪中叶活跃在蒙古高原上,在《魏书》《北史》《南史》中柔然被称作"蠕蠕",读作ruǎn(软)。《晋书》称"蝚蠕",《宋书》  相似文献   
140.
范子燁 《中国文化》2012,(2):124-133
笔者平生嗜读《世说新语》,或许是因为这部文化宝典既生动而又深刻地激扬着“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而风行於魏晋士林的长啸又恰好是这种文化精神在声音形态上的绝妙展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