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本文以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为手段,分析了漠南农耕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存在特征以及形成的归因,旨在对未来漠南武术文化体系的构建与承袭提供理论借鉴。结论认为:漠南地域农耕武术文化呈东西贯穿的带状分布特点;其成因是历史移民导致的文化传播;其宏观格局是由区域自身的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形成的环境决定性,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各自所秉承的文化独立性,以及区域内商贸、戍边重镇分布的历史传承性等因素综合作用造就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2.
卓飞 《青海科技》2012,(Z1):82-84
随着能源的耗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黑色文明看来已经走到了尽头。悲观的人士如同古代希腊诗人赫西俄德慨叹的那样:"因为现在正是黑铁的世纪……而且这种悲惨的状况却看不到尽头。"  相似文献   
63.
成昕 《收藏》2018,(6):162-165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由钩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和钩钮等组成,古称"犀比"。最早是游牧民族的"胡服"上使用的饰物,其一端曲首,皆有圆钮。带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物,材质丰富,最为珍贵的是玉质带钩。玉带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整体以修整好的长方玉块钻琢切磨而成,是古玉带钩制作的初始状态,夏商周未发现有玉带钩,至春秋战国,玉带钩进入发展期,西汉是鼎盛期,东汉开始衰弱,元明清则是回升期。  相似文献   
64.
在现代生活中,车已经成为人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中,每天早晨上班的工薪族,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公交车、地铁列车,有的自驾车,徒步上班的人极为少见。这些车,都是采用胶轮或铁轮,人们很难看见木轮车。木轮车已被送入了博物馆,只供人们偶尔参观。  相似文献   
65.
李慧净 《收藏》2010,(8):28-34
宋代是我国陶瓷烧造异彩纷呈的时代。与赵宋政权同时,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等少数民族政权在与中央政权的对峙与战争中,各族文化也得以交融与碰撞,并在陶瓷文化上有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66.
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开发始于西汉,在唐代获得很大发展。清代,新疆地区的农业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而河西走廊的农业经济却有所萎缩。西北农业经济在开发的过程中,服从于军事对抗的需要。因此,它对于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当今继续开发大西北的进程中,应该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67.
澳大利亚发展土著教育的特别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同家,澳大利亚土人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他们属于游牧民族,没有同定的居住点,分散在整个澳大利亚,在欧洲人占领澳大利亚之前,共有500多个部落,人数达75万之多。据1996年统计。全澳1700多万人口中,原住土人数为30.7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8%左右。其余大部分则是欧洲移民。现全澳共有32多万土人,约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2%。  相似文献   
68.
游牧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牧民族具有保护草原、保护森林、保护水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牲畜的优良化传统和生态习俗。游牧民族生态环境保护的优良传统和价值体系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达到社会经济、化、人口、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中国古代游牧化与农耕化间关系的基础是经济上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关系的形成是由不同化所分布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计方式的差异又决定着互补关系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在经济上互补关系的主要内容有朝贡贸易,互市贸易以及战争这种非正常的互补形式。但是,在经济互补关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双方在产品需求方面是一种“非平衡需求”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往往成为互补关系中各种矛盾的诱因。  相似文献   
70.
清代阿尔泰地区哈萨克源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在阿尔泰地区较大规模的出现是从道光初年开始的,同治三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以前,清朝对哈萨克防堵、驱逐比较严厉,但仍有一些哈萨克潜入阿尔泰地区,同治三年以后随着十二柯勒依部哈萨克迁入哈巴河地区,北部阿尔泰淖尔乌梁梅的大量哈萨克进入阿尔泰地区内附、潜居,这一地区逐渐成为哈萨克在中国的一个主要聚居地。哈萨克大量进入阿尔泰地区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在为以后科、阿分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